近年来,莲湖区公证处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特点和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探索打造“9+3+N”公证“最多跑一次”莲湖服务新模式(“9”即9项公证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即现场、网络、手机app三种便民服务方式;“N”即推动“最多跑一次”服务向公证服务的各个领域有效延伸),切实满足辖区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新需求,推进公证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莲湖区公证处共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2071件,“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从试点初期的40%达到目前的10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切实解决了群众办证难、办证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一、精耕细作、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
一是明确“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公证处组织人员召开专项研讨会,围绕办理依据、法定期限、承诺期限、办理流程及收费标准和依据等具体事项进行细致讨论,确定涉及出生公证、身份公证、曾用名公证、学历公证、学位公证、职务(职称)公证、资格公证、证书(执照)公证、文本相符公证等九项业务成为首批实行“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
二是强化保障为试点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最多跑一次”工作顺利进行,公证处投资近百万元,全力保证处内硬件设施的改善与提升。为全处公证人员统一配备身份证识别仪,进一步提高办证质量和效率。在办证大厅设置公证自助办证受理机,购买并启用人脸识别系统、网上办证系统等,开通线上线下受理申办“双渠道”。
三是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便利。设立专门的“最多跑一次”办证窗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接待当事人。对于老弱病残及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减免公证费;长期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及遗赠抚养协议,并免费提供遗嘱保管服务;在办证高峰期实行应急分流原则,全面满足当事人的办证需求;推行出证快捷送达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公证事项实现受理当日出具公证书,对不能及时出具公证书的,当事人可享受免费邮寄送达。
四是提高“最多跑一次”知晓率。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西安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中心、街道(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全面建立公证服务网络,宣传“最多跑一次”有关事项并公示服务电话。制作《“最多跑一次”告知书》,通过报刊杂志、微电影、官方网站、宣传展板、微博微信、服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向当事人公示适用“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及需要准备的资料,宣传“最多跑一次”办事流程及服务效果,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少跑快办”要求。
五是严格监督确保试点工作规范进行。为确保“最多跑一次”公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公证处特别聘请了6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对“最多跑一次”工作进行监督。公证处要求所有已办结的符合“最多跑一次”条件的公证事项,案卷里必须附有《“最多跑一次”告知书》和《公证质量反馈意见表》。区司法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质量监管办公室及政风行风监督员采取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收集当事人的真实评价,评价结果与公证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二、解放思想,推动公证“最多跑一次”向多领域延伸
一是下社区,实现公证咨询受理“零跑路”。公证处采取公证业务部与街道、社区结对子的方式,主动收集社区居民、驻地企业普遍关心的公证服务事项和内容,量身定做服务方案,通过“重阳公证行,温暖老人心”“公证进社区,服务零距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举行公益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公证宣传资料、播放公证普法视频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适用“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及婚姻、继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证法律知识,积极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公证等法律手段解决家事纠纷,真正把公证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二是驻法院,成为司法辅助事务依法办结“催化剂”。公证处与西安市仲裁委、莲湖区人民法院积极对接,明确公证参与仲裁活动和人民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的司法辅助事务范围,强化人员支持、完善办理流程,提高辅助效能,缓解了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最大程度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进企业,当好营商环境提升“店小二”。设立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公证服务快速通道,对此类公证事项,一次性明确告知当事人办理公证所需的材料及获取途径和方式,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办理,提高公证受理、登记、审查、审批、出证等环节工作效率。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场受理,及时出证,实现让项目方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主动上门服务企业,为企业规避风险、保障权益、依法运营提供全方位的公证法律服务。
四是助城改,推动拆迁改造工作按下“快进键”。针对莲湖区属于西安市老旧城区,拆迁改造任务较为繁重的客观情况,公证处主动参与,成立拆迁家事公证服务组,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现场入户宣传法律政策,协调拆迁居民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配合支持拆迁征收工作,出具了大量涉及民生利益和公共权益的公证文书,打通了拆迁居民公证服务“最后一纳米”,全力助推拆迁改造项目。
五是硬服务,公证成为 “一带一路”上的“通行证”。推出“一带一路”专项公证办理事项清单,涉及进出口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出入境签证等多个领域,为公民、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每年出具的近万份涉外公证书在近百个国家适用。对能够当场核实的学历、学位、出生、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简单涉外公证事项,实现公证申请人现场等候时间与公证办证期限的“两缩短”,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三、科技助力,打造“线上+线下”公证法律服务集群
一是实时查找公证服务资源。将全处所有公证员的姓名、照片、业务方向、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及办理涉及“最多跑一次”相关公证事项所需资料等内容通过技术后台上传公示,群众借助官方网站、服务公众号、手机app便可选择心仪的公证员,查询相关信息,关注工作动态,通过脚板+指尖的方式,预约“一对一”公证法律服务,成为群众“装在口袋里的公证法律顾问”。
二是在线办理公证法律事务。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各街道、社区、公安派出所工作站及区人力资源大厅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电子触摸屏,专项设置“网上办事”“公证服务”栏目,群众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或手机app ,第一时间解决法律难题。充分发挥公证自助办理机的作用,当事人通过网上办证系统,便可自助申办公证事项、上传申请材料等,实现公证服务24小时“不打烊”。
三是科技辅助确保办证质量。不断探索让当事人办证“最多跑一次”的新思路、新方法。借助身份证识别仪、高拍仪等设备,实时上传办证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软件中的OCR功能或手机的NFC获取当事人居民身份证件有关信息并进行身份验核,使用人像比对功能得出结果,有效杜绝了不法分子以冒名顶替、提供虚假身份等方式骗取公证书的行为,做到了“人证合一”,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