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能帮忙探访一下我儿子吗?嗷,就是转告他,家里都挺好的,让他安心戒毒……”这是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问我。
我回答说:“大叔,您来都来了,为什么不去见一下您儿子呢?”
“这个……”大叔突然显得有些慌乱,满是皱纹的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还是算了吧……”说完他便转身走向探访室的门口,但没有进去,只是透过人群,朝着里面张望。于是,我便对他多了份关注。他一个人在探访室门口来回踱步,偶尔点一根烟,像是在做着什么决定。
“大叔,真的不想见见您儿子吗?”我先开了口。
“哎!”他叹了口气,“都怪我啊,对他缺乏教育,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清楚的知道每个戒毒人员的内心世界以及每个戒毒人员家庭的不幸,他们缺乏的不是严格的教育,而是有效的沟通与爱。
他断断续续地表达,总是欲言又止。我问:“您关心他吗?为什么他吸毒的时候您没发现呢”?
我的一席话让他扬起了头,似乎全身力气都用在了眼睛上,只为了不让眼泪流出眼眶。
过了许久,他开口了,并没有看着我,而是将目光投向挂着铁网的高墙。“我是一名教师,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到最后自己的儿子却走上了这条路。”
我没有说话,等着他将所有的心事说出来。
“我没有脸见他,我担心他也不敢见我,见了面我们该说什么呢?总不能再吵架了吧。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在村里算是文化人,一直以来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就怕辱没了知识分子的名声。当然,我也一直对自己的儿子严格教育,我越严格,他越叛逆,到最后……你说的对,是我对他缺乏了最起码的关心和关爱……”
他滔滔不绝地讲着,我默默地听,也感悟着戒毒人员家庭的不幸与爱的缺失,思索着戒毒工作的模式。
最后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探访了他儿子。探访过程中父子俩话不多,都流着泪,我只记得这位父亲说:“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沾染了毒品,我和你母亲等你回来。”儿子哽咽道:“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在这里我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回家后一定重新做人……”
第二次他来所见他儿子的时候,他的脸上多了几分自然,或者说是阳光和希望更为准确。他见到我说:“我的儿子因为表现优异已经成为宽管了。”就在昨天,这位父亲发信息给我,信息内容是这样的:“同志,从我儿子被强制隔离戒毒以来,我也对自己进行深刻的检讨反思,我个人觉得,他会走上吸毒的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家庭教育及关爱。你们戒毒所可以有效地帮助戒毒人员戒断毒品,但是无法改变戒毒人员再次进入社会、回归家庭后的环境,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建立一个戒毒人员家属微信群,让更多的家庭参与社会帮教,交流家庭对戒毒人员的影响,好让戒毒人员提高戒断率,用你们的话说就是争做合格产品……”
他,一个普通的戒毒人员家属,利用在自身家庭的不幸中总结出来的教训,积极参与到戒毒工作中去,如何让更多的家属能像他一样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能引导戒毒人员家属对戒毒人员戒治起到积极的作用,“治本安全观”还有很多模式需要我们探索和实践。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