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省渭南强制隔离戒毒所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丰富内涵,把活动开展与落实“治本安全观”,推行“三三三”戒治管理模式,建设规范化示范所和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日行一善的新途径,努力构建以善养德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坚持开展法治教育。结合入所教育,认真开展了禁毒法律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所规所纪教育、政策教育、认错悔过教育和戒治制度教育,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深刻认识到吸毒对国家、社会、他人和家庭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尊法守法观念,分辨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认清戒治形势和角色定位,端正戒治态度、坚定戒毒信心,为日后新生打下坚实基础。
认真开展感恩教育。百善孝为先。渭南戒毒所把感恩教育作为唤醒戒毒人员良知善念和人性回归的基础工程来抓。一是利用所内多媒体教育平台,连续播放十多部感恩内容的经典影片,同时结合当代可歌可颂的孝道实例,释解传统文化“二十四孝”故事,组织全体戒毒人员写观后感。七大队一名戒毒人员在观后感写道“忽然想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我的不成器不知让她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和皱纹?想起我对母亲的伤害,真是悔恨万分”,管教民警李建章批阅时写下评语鼓励他:“今天你能想起母亲的生日,说明你对母亲是有孝心的。希望你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择善而行,重塑自我,相信你的每一点进步都会让你母亲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名戒毒人员看了评语很受鼓舞,从此积极戒治,现在已经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二是利用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写一封忏悔信、打一个感恩亲情电话、做一个贺卡、读一本好书、写一份计划、做一件善事”的“六个一”教育活动。今年春节组织戒毒人员撰写家书1500余封,制作新春贺卡300余个,开展图书借阅2000余册,填写“心愿卡”3000余份。三是先后开展专题征文、现身说法、亲情帮教、国际禁毒日宣传等各类全所性大型活动10多场次,5次邀请渭南瑞泉中学、陕西省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渭南市三贤中学、渭南市和临渭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所里开展帮教活动,组织6名表现良好的戒毒人员走进渭南师范学院、渭南中学等大专院校,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对毒品危害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宣传教育。各大队因地制宜,举行故事会、纳凉会、评比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30多场次。许多戒毒人员在观看了他们自编自演的感恩情景剧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表示今后要积极戒治争取早日回家孝敬父母。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列入入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组织学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编印《戒毒人员手册》,通过电化教学、知识竞赛、考核考评等手段,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层面提升戒毒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邀请渭南党校教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帮助戒毒人员认识应该怎样对待国家、怎样对待社会、怎样对待生活,正确辨识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切实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一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认真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从网上下载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影片在各大队放映。开放所内图书室,让戒毒人员阅读爱国主义教育书刊。二是定期编办黑板报、宣传栏,收听收看时事新闻,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纪录片和“数字看中国,发展看变化”等专题片,让戒毒人员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前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是在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每一个重大节点,精心组织举办大型宣传教育文化活动,让戒毒人员用歌声唱出自己的心声,不断增强爱国情感。
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是开展学习《弟子规》知识竞赛,要求戒毒人员对《弟子规》会读、会背、会解释,引导戒毒人员正确理解传统道德对“善” 的要求。二是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成语大赛》《全国诗词大赛》等国学文化节目,邀请渭南师范学院教授以“善”为主题进行国学系列讲座,让戒毒人员真切的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结合场所文化建设创建活动,汲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国学文化、善文化、孝文化、礼仪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按照 “一队一特色”的文化建设思路,形成了彰显人文特色和戒治品位的场所文化,使戒毒人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逐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认同和内心归属感,潜移默化地培育他们的从善意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