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眼镜,头发花白,身材微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老,却精神头十足,说话办事有条有理。他就是获得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陕西省长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科科长王长青。工作中,王长青以所为家,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营救
“医务科、医务科,四大队戒毒人员范某突发疾病,浑身抽搐,呕吐不止,速来诊治。”三年前的一个凌晨,对讲机里传来值班民警陈少波急促地呼叫声。“医务科收到,马上到!”王长青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施救,经过测脉搏、量血压、吸氧器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王长青将戒毒人员范某的头部放在自己的腿上,一只手抱着他,另一只手清理着他口中的呕吐物。呕吐物顺着王长青的上衣、裤腿流进了鞋子、袜子里,他全然不顾,大声呼叫着范某的名字,防止其陷入昏迷。当救护车把范某送进抢救室救治成功后,医院的医生说:“幸亏你们采取措施得当,送来及时,如果晚来一步,就会有生命危险。”像这样的突发情况,王长青记不清遇到了多少次。
20个鲜红柿子的心酸故事
2017年深秋的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正值三大队的探访日。医务科里传来争执声,“王医生,你收下吧,这是俺们山里人的一点心意,不值钱,都是自家树上摘的。”“老大姐,我真不能收,我们有制度规定,你的心意我领了。”“我明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使国家再有规定,也没有规定不让老百姓心中的好人尝尝自家树上长的柿子吧。”见王医生实在不愿意收下,戒毒人员赵某的母亲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们家住柞水县秦岭深山,她的儿子赵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常心绞痛。在省长安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期间,赵某突发心脏病,呼吸微弱,王长青紧急采取心脏复苏,经过约15分钟的心脏按压,终于从死神手里把赵某救了回来。每天的巡诊中,王长青都要询问赵某的病情,并时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赵某的母亲身患重病,到县医院检查透析已是肝癌晚期,医生告知恐怕只有四个月的生命期限了。这次探视她辗转走了五个多小时,来和儿子见这一面。她还把从家里精心挑选带来的20个柿子送给王医生尝尝,这是她的心愿,因为王医生救了她儿子的命。王长青知道实情后,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他默默地将赵某母亲送上开往城南客运站的车上,并把柿子还给了老人,说:“心意我领了。请您放心,孩子在戒毒所里我们民警一定会让他学好。您可要注意身体啊!”
随身装的四件“宝贝”
说起王长青,不仅戒毒人员敬佩,戒毒人员家属认可,单位的同事们也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他22岁从陕西省中医学院毕业,一直奋战在劳教戒毒工作一线。年复一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凌晨12点,他准时对基层大队逐一巡诊。大家都知道他口袋里常常随身装着四件宝贝:笔、记事本、温度计和听诊器。据初步统计,三年时间里,王长青诊治戒毒人员约28800人次,年平均诊治9600人次,月诊治约800人次,紧急抢救戒毒人员12人。每年大年三十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已经连续15年的除夕夜没有陪家人过了。
“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没有责任。” 这是王长青写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一段话。他说,作为基层戒毒所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愿做高墙的一株小草,寂寞迎风雨,尽责添绿色。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好戒毒场所安全稳定的责任与担当。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