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锣鼓敲起来,热情的腰鼓扭起来,宪法宣传展台摆出来,父老乡亲们围上来。12月2日,在第8个宪法宣传日、第4个宪法宣传周到来之际,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宪法精神,以法护航、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榆阳区司法局、榆阳区镇川镇人民政府在镇川联合举办了宪法宣传活动。
站在无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多月前来榆林考察调研时的厚语嘱咐仿佛还在黄土沟壑间回响——“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
答卷路上,法治先行。在镇川镇镇长罗旺斌看来,作为一个常驻人口4万余人的大乡镇,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新起点上,推进乡村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让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有效融入到基层治理大局中,用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宏伟战略,同样也是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高宝清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使命。在同一份初心的驱动下,让此次宪法宣传活动成为了所、地双方深化党建合作的启动按钮。在宪法宣传活动现场,省榆林戒毒所党委与镇川镇党委举行了“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开启了“所地合作”新模式。
乡村要振兴,党建要先行。签约仪式上双方一致表示,要以此次联合开展宪法宣传为起点,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在区域党建、法治建设、禁毒宣传、无毒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找到党建结对的最大公约数,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画出为民服务的同心圆。
热情的秧歌扭起来,宪法宣传“活”起来。在享有“塞上小香港”美誉的镇川乡村集市上,由40多位农民大姐组成的秧歌腰鼓队,扭着欢快的步子穿集而过,吸引了趁着农闲前来赶集的乡亲们驻足观看。由戒毒所干警和乡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宪法宣传队走到老百姓中间,为他们发放宪法宣传手册,普及法律常识、解答法律疑问。热情欢快的秧歌腰鼓表演,让宪法宣传以陕北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走近了百姓生活,奏响了乡村普法“进行曲”。
宪法宣传的形式要活,服务百姓的力度要厚。在镇川百姓文化广场,戒毒所、司法局、乡政府、法院、医保办、派出所等多家机构,紧密联系各自的主责主业,结合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法治需求和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普法读物展示、设立宣传展架、展示毒品仿真模型、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多种方式,就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禁毒法、戒毒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以及大病医保政策、就业培训、创业帮扶、电商政策扶持等多个百姓关注热点,展开集中宣传,共同唱响了普法主旋律,共同谱写了法治惠民曲。
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那些因毒致贫的戒毒人员的家庭,日子过的究竟怎么样?已经解除强戒的戒毒人员,是否已经开启了新生活?他们是否抓住了党的好政策,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一直是干警们心中的牵挂。带着这份牵挂,结束了在集市上的宣传活动后,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刘海军带队,组织干警走进戒毒人员家中,开展普法宣传暨走访调研帮扶活动。
听说昔日的管教干警要来,后续照管对象马某早早便等在了村口。一见面,他便一脸兴奋地介绍起了自己的新生活。马某在解除强戒后,在戒毒所后续照管服务站干警的帮助下申请了创业贷款,在村里做起了棉被加工生意。如今,他不仅偿还了贷款,还有了一笔不错的利润。刘海军将宪法宣传手册送到马某手上,嘱咐他要时刻牢记昔日违法吸毒的沉痛教训,珍惜当下的好光景,认真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美好生活。
马某的情况让干警感受欣慰,而另一名戒毒人员的家庭情况,则让干警们感到忧虑。走进镇川镇高粱村,戒毒人员朱某家仅有一层平房的小院,在周围连片式二层独院的反衬下很是显眼。
“都是毒品害的。”谈及家庭困难的原因,朱某父亲的总结一针见血。家访前,干警给朱某录了一段视频,在现场播放给朱某的父母。视频中,朱某流着泪向父母表达了他的忏悔之情,拜托二老要保重身体,给他一个尽孝的机会。
看到经过戒毒所的教育矫治后,朱某如今“精神了、懂事了、确实变样了”,一度要和朱某断绝父子关系的老父亲热泪纵横,他说:“国家给农民的政策这么好,只要他以后能守法、务正,我就再原谅他一次,我们就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法治先行。在党建红色引擎的驱动下,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紧密结合自身主责主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法治乡村建设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把宪法宣传融入乡村发展和百姓生活中,与地方党委政府携手奏响了乡村普法“进行曲”,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奋力书写着“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的答卷。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