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司法行政
 -
 
监狱工作
 -
 
正文

监狱人民警察:我有病啊,你有药没?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11-26 14:11 来源:陕西省汉江监狱 浏览数:

  生逢盛世,综合国力和人民的幸福指数高歌猛进,我们在尽享大国之治红利的同时,各项压力也与日剧增,由此带来的“并发症”接踵而至——生理上的“职业病”司空见惯,而其他方面的病症也浮出水面。

  监狱人民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职业病”当然不落窠臼。不信?来,咱走一遭,看看他们的这些“病情”重不重,还能治不?

望刀问链强迫症



  病情:小薛入警5年,伙房监区管教。在家里会经常把各类物品归置到位,连牙刷的方向都不能摆错,至于厨房中的菜刀更是讳莫如深,只要拿起来就下意识地查看链条在不在,有时会跟母亲调侃加装链条事宜。

  病因:工作中,监狱人民警察必须落实5S管理制度,人员定置管理,物品整齐到位,所有工具必须链化固定。小薛所在的伙房监区对此要求极为苛刻。长此以往便导致小薛形成条件反射。

深挖细究多动症



  病情:小孟入警3年,监区普通干警。休假在家时,便忍不住翻箱倒柜,总幻想着能发现“新大陆”。有几次被父母误以为家里进了贼,差点报了警。

  病因:清查人身、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是基层监区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也是确保监狱绝对安全、恪守“六个禁止”的重要保障。

间歇性面瘫症



  病情:大郭是某监区监区长,从警15年,表情严肃不怒自威已成常态。生活中常以命令的口吻对待老婆孩子,屡遭“打压”之后,态度有所缓和,偶尔还会旧病复发。如:有陌生朋友来访,他会情不自禁地摆出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场面几度尴尬。

  病因: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众所周知,长期与服刑人员打交道,明确的属性划分、监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难免让他们时刻绷紧神经,保持高度警惕。质疑、警觉、威严,是他们的职业特质。

莫名其妙尾随症



  病情:老杨工作25年,家庭和睦,时常组织亲朋好友总动员,在市区来一次说走的组团游玩。而每次队伍开拔,他都莫名其妙地走到最后,但凡背后有人,便立刻全身一紧、放慢脚步、时刻提防。

  病因:整队带队是监狱警察的必备技能,带领队列行进过程中,通常是一名警察在左中稍前,两名(或一名)走在队伍左后方。如果情况特殊,带队行进只有一名警察,那只能在队伍的左后方。这样既确保自身安全,也能通视全队,谨防意外。老杨就是这个“尾随症”的患者。

“猫头鹰”病



  病情:猫头鹰昼伏夜出,监狱警察小董竟然“不谋而合”。邻居还以为小董是无业游民,白天无所事事,十足的蜗居宅男,不是睡大觉就是葛优瘫。而当夜幕降临,小董就像打了鸡血一般,眼睛放光,开始行动。消停一天后,情景再现。

  病因:入警之初,小董正好赶上监狱值班模式改革,全面推行“指挥长”+“指挥中心”+“瞪眼班”+“夜巡”+“备勤”五位一体的夜间执勤模式。不到两年,小董就患上了“猫头鹰”病,成了“暗夜精灵”——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夜晚是他的主战场,只能跟天亮说晚安。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监狱人民警察不过是藏蓝大军中的一员,恪守初心、坚守底线、无私奉献已融入进了他们的血液,伴随着余生汩汩流淌。

  由此而带来的职业病,实难治愈。如果有解药,那应该是国家安宁、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应该是服刑人员灵魂的救赎、监狱事业的稳步推进和司法体制的日趋完善,应该是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和人民群众脸上绽放的笑!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