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司法行政
 -
 
普法与依法治理
 -
 
正文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陕西候选人主题宣传(第四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24 09:04 来源: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浏览数:

调解为民好榜样篇

  调解为民好榜样周建玲   社区里的金牌调解员



  周建玲,女,汉族,1970年1月出生,大专,中国共产党,现任桃园路街道劳动一坊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 周建玲同志自2001年6月当选为社区副主任至今,已经在基层连续工作了17年,2018年5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调解员” 2018年5月,荣获“西安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2018年5月,被莲湖区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当好群众调解“中间人”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当好“中间人”?周建玲有她的绝招:热情友善—认真倾听—分析算账—换位调解—耐心沟通,这二十字工作法,让很多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握手言和而去,很多棘手的问题矛盾迎刃而解。在莲湖,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普通群众,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有事儿找周姐”。

让矛盾调解更温暖

  社区的矛盾纠纷,很多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往往没有对簿公堂的必要。周建玲说道,每当有需要调解的案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缓冲双方的情绪,随后,她会耐心听双方的陈述,让彼此站在对方位置上想问题,将心比心的想想对方,让原本冷冰冰的矛盾调解更有温度,更温暖。正是因为这样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很多当事人都会在共同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化解矛盾。

当好矛盾化解“调停人”

  在社区调解的案例中,辖区内有两家邻居因为经济纠纷发生了肢体冲突。当事人王凤英年事已高,在未告知儿女的情况下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存放到了段金娥家中。段金娥极力推荐王凤英与其一起将养老金投资于仟佰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旅游公司,并于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每年领取高额利息。王凤英称自己这十年陆续存放在段金娥这里共计伍万捌仟元,但是段金娥的丈夫张立盛拒不承认王凤英所述金额,而且矛盾双方都拿不出纸质凭据。如今,88岁王凤英因无经济来源住在段金娥家中,其子女屡次上门吵闹、严重时会产生肢体冲突,极大的影响了辖区的安定和谐。周建玲了解情况后,首先安抚了双方激动的情绪,并告知当事人非法集资会给家庭带来巨大风险,同时本着一手托两家、公平公正的原则,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在各自的承受范围内做出让步,最后在社区的见证下两家握手言和。

让矛盾调解更专业

  2017年2月,省司法厅和省电视台合作推出调解栏目——《帮忙有一套》,推荐周建玲担任节目组调解员。两年多来,周建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案件涉及家庭、邻里、医患、劳务等纠纷,2018年5月她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调解员”。她的事迹被中央和陕西省委政法委有关刊物以及有关主流媒体刊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当好矛盾排查“组织人”

  为了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周建玲带领劳动一坊社区党委依托社区法律顾问、调委会等,创办了“小小心理站 解开居民千千结”党建项目,发挥离退休党员在反映社情民意和参与居民矛盾纠纷调解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社区实现零上访。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让矛盾调解队伍更壮大

  周建玲带领劳动一坊社区党委组建了“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在进万家中排查收集纠纷线索,在访民意中调解矛盾纠纷。有一天深夜,“萤火虫”队员发现一起因“非法集资”而引发的打架斗殴。周建玲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反复多次终于使一场长达十年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寒暑往来,周建玲已经在人民调解的工作岗位上奋战了十多年。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周建玲将继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解民忧帮民困,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调解为民好榜样郝润英  余热化作正能量 调解为民谱新章

 


  郝润英,女,汉族,1958年11月出生,带领临渭区医调委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会”荣誉称号,曾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报道。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全省“十佳调解能手”、渭南市“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八百里秦川东部的渭南市医疗纠纷调解战线上,有一名为百姓维权、为医院解难、为政府分忧的“暖心人”,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她是辖区医疗纠纷“零上访”、调解工作“零投诉”、医患矛盾“零上交”的人民调解标杆人物,她就是61岁、具有35年党龄的渭南市临渭区医调委主任郝润英同志。

  —— 临危受命勇担当

  2012年以前,渭南市临渭区医疗纠纷频发,医闹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为此,2013年2月,决定成立医调委。刚从公安战线退下来的郝润英同志,她在公安战线调解矛盾纠纷30余载,是个行家里手,屡立战功。她响应党委政府召唤,临危受命,挑起了医调委主任这副重担。他带领调解员,经过3个月的连续奋战,调处了长期缠访、闹访的积案23起。

  —— 民有求之必应之

  调解中,郝润英同志坚持凡是由医疗纠纷引起的矛盾一并调解的原则。产妇王某因羊水栓塞死亡。事态升级,患方家属情绪激动,百余人聚集在医院摆花圈、拉横幅、堵门、围攻医务人员。郝润英同志看在眼里,心急如焚,苦思良方。一边是失去女儿的父母昏了过去,一边是失去母亲的婴儿嗷嗷待哺,还有一群失去理智的家属大闹不休,更有一伙别有用心的人参杂其中。她沉着应对,敏锐的发现有三个小伙故意挑唆煽动闹事。她立即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查清三人是患方雇的“闹托”,依法将其行政拘留。进入调解程序后,郝主任主持召开医学专家分析会,分清责任。经过20多天的拉锯战,医患双方终于签订了赔偿协议书。刚想松口气,第二天,死者娘家父母又到医调委哭闹:“赔偿款分配说不好,尸体不能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家庭纠纷,她没有推脱,家庭矛盾解决不了,不安静因素依然存在。她在村级组织中了解情况。由她主持,按法律规定继承顺序给予了满意的调解。正准备埋葬尸体时,“闹托”前来索赔“损失”。闻讯,她立即联系辖区派出所,并严正警告“闹托”,敲诈勒索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起纠纷,一波三折,终于案结事了。

  —— 研究总结成“八法”

  郝润英同志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对医疗纠纷进行探索研究,她把亲身经历调解的几百起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归纳,结合医疗纠纷的新趋势、新特点,总结探索出了八种调解法:分类调解法,提前介入法、先处后调法、明确责任法、联合调解法、延伸调解法、模糊调解法、暖心调解法。还探索出了调解医疗纠纷的“七步工作法”:受理登记、听取陈述、研究制订调解方案、调查核实、认定责任、协商调解、签订协议。六年多来,她带领医调委调处、化解、咨询、引导法律诉讼医患纠纷500余起。

  —— 枫桥经验结新果

  在学习传承“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活动中,郝润英同志开拓创新,力求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组织调解员学习全国各地调解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医调工作的实际,总结探索出具有操作性的“一三三八三医调工作模式”, 健全机制一平台(医调委);防控纠纷 “三个早”( 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访调案件三对接(信息对接、导入对接、办案对接)。八法七步办案; 调解效果“三个零”(医患纠纷“零上访”、调解工作“零投诉”、医患矛盾“零上交” )。 实施“一三三八三医调工作模式”后的两个多月,排查调解纠纷35起。2018年11月8日,法制日报对“一三三八三医调工作模式”进行了报道。

  —— 当医护人员被谩骂殴打时,她挺身而出;

  —— 当患者痛苦诉说时,她陪着流泪;

  —— 当医患双方握手言和时,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调解为民好榜样陈立栋  心系调解,无怨无悔

 


  陈立栋,男,汉族,198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省委研究生学历,现任王曲司法所负责人、王曲街道人民调委会主任。2009年从部队退役后,参加政法干警招录考试,被录用后,一直在基层司法所参与并主持人民调解工作, 2018年被陕西省司法厅评为“陕西省十大调解能手”荣誉称号。

   


  王曲街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中部,秦岭北麓神禾边缘,常住人口约6万,管辖2各社区,10个行政村。最大的贾里村人口约一万,近期正面临征地拆迁,矛盾比较突出、案件数量庞杂,针对这一情况,陈立栋探索出了一套由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组成的“三所一庭”的“一站式”矛盾调解新机制,通过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有机衔接,让群众跑一次就解决了问题,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有效的实现了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效果的最大化,积极的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

  2018年12月,贾里村一村民王某因与前妻所生孩子没有户口导致享受不了两户的赔偿标准,无法领取拆迁赔偿款200余万,辛某认为自己属于两儿子家庭,只是户口没有体现出来,和村干部、拆迁办僵持了将近2个月多次发生肢体冲突,辛某多次去拆迁办和信访局上访,情况都没有解决,后来到司法所要请律师要状告村委会和拆迁办,陈立栋了解情况后,多次和村干部、拆迁办、派出所街道沟通,了解此次的要求与想法,并依据相关的法律做出解释,讲解了有关法律关系和利害后果,联系派出所给孩子上了户口,经过和拆迁办的沟通,最终拿到了赔偿款。这场纠纷才得以化解。此案,是典型的农村征地拆迁户口分割案例,涉及到二代人的户口拆迁赔偿问题,在司法所、拆迁办、村调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化解,不但有效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人民调解在基层工作中的巨大威力。

  陈立栋以其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扎根基层一线,他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尽职尽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调解在基层,把纠纷化解在村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百分之98以上,调解重大疑难纠纷100多件,恶性群体上访类纠纷40多件,防止重大械斗事件50多件,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理想、不懈追求的价值取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扎根基层,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勇于担当,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维护公平正义上忠诚履职,用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基层调解员的时代风采。多年来,他认真指导各村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三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群众工作无小事”,家庭矛盾、领里关系、土地纠纷、劳动争议等等,有些看似事情不大,但每件事情如果有群众所映了,不去处理或是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变成上访事件,多年的调解工作中,他以办事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陈立栋,一名普通的基层司法工作者,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情,使人民调解工作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创建平安和谐王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从陈立栋同志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扎根于基层十年,却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甘做百姓解忧人的精神,他不愧是一名新时期优秀的人民调解员。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