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汉中市司法局与市综治办、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汉中监狱、汉江监狱等7家单位共同创建了社区矫正工作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整合全市司法、执法资源,加强社区矫正管理,推动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创了社区矫正工作新的管理模式,在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中尚属首例。
一、深入调研,摸清底数
2016年1月5日开始至30日,汉中市司法局对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调研,撰写调研报告13篇。通过调研梳理,初步摸清了当前阻碍社区矫正工作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立法滞后,权责分离。二是基础不牢,保障缺失。目前矫正工作无专门的矫正机构和矫正人员,执法保障困难,经费保障缺失,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机制僵化,协调困难。各部门相互配合不力、沟通不畅、协调困难,致使社区矫正工作几乎成了司法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四是宣传不力,一些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不足,支持不力,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困难。
二、建章立制,部门联动
为改革僵化体制,整合分散的执法资源,2016年5月10日,汉中市司法局联合市综治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和汉中监狱、汉江监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并以文件下发各县区执行。建立社区矫正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是汉中市司法行政系统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是整合执法资源,强化矫正职能,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单个部门、单一模式难以有效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新途径。该机制成立了市级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分解细化了公、检、法、司、监等成员单位职责38条,要求各成员单位每月通报涉矫情况。该机制还采取联席会议、案件分析会、定期互访、电子信息以及文件、简报等多种交流方式,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并将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工作纳入综治目标考核,进一步夯实了各部门工作责任,提升了协调联动水平。
三、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和信息联动机制的落实,2016年8月22日至9月2日,市司法局组成3个工作组,对全市十县二区社区矫正工作联动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一查县区机制建立情况,看有无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二查办公场所,看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是否上墙;三查文件登记,看信息互动是否经常;四查会议记录,看部门联动是否开展;五查执法、执行档案,看各部门尽职尽责落实情况。通过“五查五看”,促进联动机制的落实,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全面推进,成效明显
截止2016年8月底,在联动机制运行模式及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955人,累计解除3432人,目前在册1523人,其中管制25人,缓刑1402人,假释48人,暂予监外执行48人。12个县区开通社区矫正手机定位894部,信息输入率、重点对象监控率均达到100%。全市累计撤销缓刑18人,撤销假释4人,建议收监执行25人,减刑2人,重新犯罪3人,重新犯罪率低于0.1%。
全市目前已单独成立社区矫正科(股)的县区有已达到9个,分别是汉台、城固、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佛坪和汉中经济开发区,内部调整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15人;全市共有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176人,社会工作者274人,社会志愿者1659人。建成社区矫正中心7个,分别为汉台、南郑、城固、勉县、宁强、略阳、留坝。
各县区加大对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宣传力度,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5000余册、《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10000余册;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的作用,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性质和内容、社区矫正的执法方式等,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刑罚执行制度方面的积极意义,宣传表彰社区矫正工作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营造全社会关注、理解、支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共录制社区矫正专题片3部,在汉中电视台一套、二套循环播出60余次;报纸登载宣传稿件8篇,网站登载社区矫正宣传稿件18篇;汉中电台通过无线广播宣传社区工作60余次;通过电视、电台、网站的宣传,提高了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率和关注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自觉性。
社区矫正执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中较为复杂和艰巨的一环。汉中市司法局建立的社区矫正工作和信息共享联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矫正各部门工作责任,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三规范、二提高、一下降”目标,即规范接收程序、规范矫正程序、规范档案管理,提高社区矫正业务素质、提高矫正质量,使重新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促进了汉中社会和谐稳定。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