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子期刊
 -
 
陕西司法要情
 -
 
正文

陕西司法要情2016年第35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6-10-28 10:10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数:

【工作交流】
思想转变  行为转化  工作转型
——陕西省司法厅奋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追赶超越

【工作交流】

 思想转变  行为转化  工作转型


——陕西省司法厅奋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追赶超越

  受办公场所不确定等因素影响,我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长期滞后。厅党组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提出了加速补齐短板,推动工作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思想上的转变,带动了行为上的转化,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我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加快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规划引领,突出指导性
  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错过了一些机遇,为了把失去的机会夺回来,省司法厅确立了边规划、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指导思想,努力发挥后发优势,全力追赶超越。
  1.高标准整体规划。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模式、经验成熟的后发优势,从做好整体规划入手,高标准谋划信息化工作。选择国内一流团队编制规划,确立了“一次设计、分段实施、全面推进、注重衔接、逐步完善”的思路,形成了以司法行政专网为基础,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依托,以业务应用体系为核心,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窗口,以数据资源为支撑的统一规范标准、数据共享融合和多级联动的“智慧司法”框架体系。数易其稿出台了《陕西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规划制度层面上加强工作指导。
  2.分阶段精心部署。为确保总体规划一步步落地生根,进一步梳理分解规划任务,确立了三步走战略:2014—2015年为基础建设期,实施省、市、县(区)、乡(镇)四级司法行政专网、数据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基础应用软件建设,并建立统一标准规范。2015—2016年为核心应用建设期,推进核心应用系统建设,初步实现应用成效和起到示范效应。2016-2017年为完善应用建设期,主要是进一步充实健全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全面应用和深度拓展。
  3.大跨度长远谋划。为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下一步将重点规划信息化由业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应用型向数据型拓展,由传统型向智慧型延伸,通过前端应用与业务系统对接、互联网与司法专网交互、PC端系统与移动端系统转换,强化数据整合共享,强化“大数据”分析展示,努力形成多渠道、面向公众的法律便民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4.抓关键突出安全。着眼源头预防,多点预防,大力规划建设信息安全机制。规划建立“两地三中心”容灾防护系统,以应对大型系统崩溃、自然灾害、市政长时间断电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服务连续、系统不断,数据不丢。规划采取内外网隔离的方法,专网通过硬件防火墙等多种措施进行安全防护,外部访问通过隔离网闸进行,确保数据及业务应用的安全性。加强终端防护,对全省司法专网用户实行统一身份认证,通过个人CA、终端企业级防火墙、内外网U盘分离管理等多种方式,有效保证专网的安全性与封闭性。
  二、加快实施,突出操作性
  规划蓝图绘就后真抓实干是关键。针对办公场所不确定的实际,采取建立集装箱移动机房,可拆卸式视频会议室等方式,既保证项目加快实施,又解除搬迁的后顾之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进展明显。
  1.加强组织力量推动。成立了全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并落实工作职责。各市县局也相应地成立机构,加强了工作力量。同时,将宝鸡市作为信息化先期建设试点单位,先后实地召开3次市县项目建设协调会,以点带面推进工作。为更加有力地推进工作,2016年,厅党组更是将信息化建设与监狱戒毒所布局调整、司法所建设、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等一起列为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四项重点工作之一,集中力量加以突破。
  2.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多次主动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三年规划建设资金一次到位,第一期实际投入3969万元,第二期投入1267.5万元,第三期投入1039万元,总计达到了6275.5万元。2016年底,以全部业务系统上线运行为标志,实现了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规划建设的目标任务。2015年底,又进一步完善拓展发展规划和信息系统更新计划,积极争取财政投入1000万元,保证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持续更新、升级、完善。
  3.坚持科学分类实施。信息化建设受制因素多,情况复杂,及时组织施工方详细调研施工环境和网络情况,针对不同地区、各类网络环境和新旧办公场所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经验,并依据实施情况统一了全省建设标准,确保了全省项目建设整体规范、有序推进。加强项目监管,配合监理单位和技术顾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管控,落实每周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4.严格政府采购兜底。聘请技术顾问制定详细的招标方案,严格选择资质高、注册资金多、业绩突出的技术公司,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询价和质量、性能比对,达到“性价比最优”的效果。依据政府采购法,所有项目均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报批,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配合省财政指定政府采购机构严密组织实施,厅纪检部门和信息办相关人员全程参与,确保了整个政府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按照招标需求,详细核对合同条款,合同定稿分别由技术顾问和法律顾问联合终审,并出具审核意见书,对合同资金支付进度严格把关,对合同货物报验进行三方确认,切实做到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
  三、狠抓应用,突出实效性
  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信息化应用要突出频率,更要体现实效,体现到便民服务上,体现在工作转型升级上。
  1.数据采集打基础。没有基础数据的信息化是“空话”,是“假把式”,只有把基础数据做实做细,才能分析共享,提高效率。乌永陶厅长在2016年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年度数据采集大会战”的要求,现已完成两次数据采集工作,形成了涵盖监狱、戒毒、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总计66万余数据项的中心基础数据库,为信息化深入使用奠定良好基础。
  2.基础平台作支撑。基础网络已达到横向与各厅直单位,纵向与12个市区司法局、105个县(区)司法局、99%以上司法所互联互通的建设目标。视频会议系统全维覆盖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厅直各单位,建成以来共保障各类会议20多次,同时各市(区)也多次单独运用系统召开本级会议,研究讨论工作,实现了成本下降、效率提升。
  3.业务应用促转型。内网办公系统全面运行,除涉密文件外,厅机关与厅直单位、12个市区司法局文件流转均在该系统上进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从入矫到解矫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运用北斗卫星和移动基站两种定位方式对全省150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实时进行位置监控定位;运用电子围栏、地图信息、手机短信报警等手段更好地支持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管理;该系统同时配套开发了手机APP客户端,方便工作。基层工作管理系统配有手机端APP,使工作人员能轻松完成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等相关业务办理及信息报送。全省公证业务管理系统实现行政管理及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流转。到今年年底,律师管理、司法鉴定、远程探视及帮教服务、司法考试试卷智能化防控、应急指挥等业务应用系统全部上线运行,法律援助系统完成与厅信息化平台对接,推动全省司法行政信息化水平迈上大台阶。  
  4.便民服务提能力。陕西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司法行政机关面向公众提供的便民服务,特别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便民业务直接通过平台进入业务系统进行处理,实现便民业务的全网络化办理。全力打造“陕西司法”微信公众号,全方位提供司考成绩查询,律师、公证、法援、鉴定等机构、人员信息查询及相关配套地图服务。全新厅门户网站和法治陕西网上线,网上信访、咨询、投诉直接处理。手机版网站、微信端服务和PC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对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成型,极大地提升了便民服务能力。

 (据厅法制研究处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