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不忘初心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牢记使命 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陕西省司法厅举办延安精神进机关宣讲活动
【工作交流】
小栏目化解大纠纷 小调解撑起大和谐
——陕西省电视调解栏目《帮忙有一套》倍受各界关注好评
【工作动态】
不忘初心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牢记使命 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陕西省司法厅举办延安精神进机关宣讲活动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11月13日,省司法厅邀请省延安精神宣讲团走进厅机关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省司法厅全体人员、省监狱局、省戒毒局处级以上干部和西安地区监狱戒毒所干警代表共400人参加了活动。
宣讲团由省司法厅、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等多家单位优秀骨干宣讲员组成。宣讲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等内容。《延安精神概论》《回延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思德》《革命理想高于天》《父子深情》《为有牺牲多壮志》《中国梦 梦的摇篮》《小炕桌与沁园春·雪》《生命在理想中闪光》等一个个主题鲜明的话题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厅党组成员、政治(警务)部主任陈刃出席宣讲活动并致辞。他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延安,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已经成为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力量。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其中蕴含的与党的十九大精神一以贯之的不变初心和坚定信念。在延安,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我们党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陈刃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延安,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了7年知青插队生涯,梁家河有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从梁家河发现萌芽、找到基础。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
宣讲报告会结束后,省司法厅机关干警表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历久弥新、光照千秋。同志们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自觉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据厅教育培训处信息整理)
【工作交流】
小栏目化解大纠纷 小调解撑起大和谐
——陕西省电视调解栏目《帮忙有一套》倍受各界关注好评
陕西省司法厅与陕西广播电视台合办节目《帮忙有一套》,自2017年2月20日开播以来,截至10月底,已播出节目250余期,通过调解、帮忙,为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处理纠纷200余起(件),全省各地已有近30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节目录制,收视率屡创新高,观众认可度不断升高,求助热线络绎不绝。广大群众通过节目及时快捷地解决了纠纷,电视台收到锦旗、感谢信几十件。栏目的成功开播,是陕西省司法厅与电视媒体合作宣传和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有益探索,拓宽了调解形式,开辟了调解新渠道,促进了电视调解与广大受众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感,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普法效果,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化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工作氛围。
一、整合资源优势,加强互动协作。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新的矛盾层出不穷,进一步创新人民调解工作,运用现代传媒提高人民调解的质量水平,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司法行政机关和广播电视传媒拥有各自优势,为了整合资源,2016年9月,陕西省广播电视台与陕西省司法厅就创办调解栏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省司法厅下发了《关于做好陕西广播电视台〈帮忙有一套〉调解节目案例征集筛选推荐工作的通知》,积极督促各地市司法局发动各级调解组织和基层调解员筛选推荐正在调解或是即将调解的典型案例。2017年2月17日,陕西广播电视台和省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工作站派驻仪式,双方合力开展多方位合作拉开了序幕。为了使栏目早日搬上电视银屏,省司法厅与省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前期做了许多筹备工作,通过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和协作联动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省司法厅基层处除确定专人督办协调外,还利用会议、培训及下基层调研的机会对各地市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对各地推荐和采用典型案例情况进行通报。既使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也使栏目的播出有了充足的案例来源和保障。
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帮忙有一套》栏目形式新颖,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宗旨,倡导守法、诚信、友爱、和谐等健康积极的社会风尚,主要反映人民调解员的真实工作,案例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基层调解员正在调解的老百姓家长里短和社会热点问题。节目帮忙调解的范围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忙讨要工资的节目《难要的工钱》,帮助40多名农民工兄弟讨回将近30万元;涉及医疗纠纷并成功调解的节目,如《我还能做妈妈吗》《幼童死亡谁之过》《胎死腹中》等,不但当事人满意,医院方也非常满意并主动请求帮忙再调解其他纠纷;涉及工伤赔偿的《副总之死引纠纷》《工伤之争》等,成功处理纠纷,化解了当事双方矛盾;还有解决外地来陕人员问题的《学费之争》《酒店惊魂》等节目,最终当事人握手言和,维护了西安乃至陕西形象。《安置房风波》的当事人为长年上访人员,经过帮忙调解,合理解决了上访人的诉求,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利益。许多纠纷在电视台的监督下调解成功,透明度高,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经过节目组的不懈努力,解决了老百姓不少拖延很久的“疑难杂症”,不少群众激动地拉着调解员说:“没想到调解这么省事,这么快就能解决问题,不用上法庭撕破脸了!”有群众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帮忙有一套,百姓最可靠”。西安市三桥五一村的村民对栏目总结了十六个字“不伤和气,不收费用,效果很好,群众满意”。
三、精心拍摄制作,着力打造精品。《帮忙有一套》栏目的调解案例讲的都是此地人此地事,观众感到特别真实亲切。栏目组工作人员经常不辞辛苦、跋山涉水,扛着摄像机去现场实录,凸显节目真实性。调解员们精心筛选典型案例,侧重社会热点问题,栏目真实反映了战斗在一线的基层人民调解员琐碎繁重的调解工作和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观众观看节目后,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切实感受到它方便快捷的优势,除了避免走法律诉讼程序,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外,最重要的特点是调解员充当“和事佬”、“灭火员”,当事人双方不会激化矛盾,尤其是亲属之间避免了对簿公堂的尴尬,最终和平解决事端。有一位观众看到栏目里调解的赡养纠纷,联想到自家的麻烦事,大老远找到调解员王顺虎,在他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纠纷。通过一个电视栏目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还没有任何费用,这是群众以前不敢想象的。《帮忙有一套》栏目聘请的几位首席调解员们感慨万分:“我们调解的是老百姓的鸡毛蒜皮,但确实减轻了法院的立案和审判压力,老百姓的事不用在法院一拖就是一年半载,法院轻松,老百姓高兴。”
四、搭建调解平台,建好调解队伍。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全新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使陕西省电视调解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规范运行,进一步扩大电视调解节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8月31日,陕西省司法厅、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顺势而为,联合召开了陕西广播电视台《帮忙有一套》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暨电视调解座谈会,邀请中华全国调解员协会及北京、浙江、重庆等省市司法厅(局)、电视台调解栏目负责人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就创新人民调解形式、办好电视调解节目,深入广泛研讨,初步达成建立全国电视调解联盟的意向,达到了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目的。《帮忙有一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将会吸纳更多的基层优秀调解员到电视调解队伍中来。同时设立多个调解工作室,对观众打进的电话,第一时间受理并安排调解员进行调解,更好地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帮忙有一套》电视调解节目接地气,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真实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原生态,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发生在身边“原汁原味”的真人真事,能从中学到法律知识,获得生活的启示;对于媒体来说,一方面提高了收视率,一方面履行了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栏目开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群众好评如潮。《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政法天地》等主流媒体相继作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和知晓率,让更多的百姓了解了人民调解工作并从中受益。在2017第五届两岸四地广播影视与新媒体创新论坛暨2016—2017年度两岸优秀广播影视及新媒体表彰中,《帮忙有一套》荣获“两岸四地品牌栏目”。(据厅基层工作指导处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