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子期刊
 -
 
陕西司法要情
 -
 
正文

陕西司法要情2017年第36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7-12-05 11:12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数:

【工作动态】
    我省公证体制改革任务提前圆满完成

【工作交流】
    陕西监狱积极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  全力推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上水平

【工作动态】

我省公证体制改革任务提前圆满完成

    公证体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公证法律服务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举措。今年8月,省司法厅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截至11月7日,全省47家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完成改制任务,转为事业体制。其中,9家改为公益二类,38家改为公益一类,涉及改革人员201人平稳过渡,全省公证改革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统筹推进,持续用力。今年3月,省司法厅在全省开展公证体制改革调研,经过3轮摸底调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为改革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决策基础。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精准把脉,掌控节奏,渐次增力。7月26日,召开省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全国公证改革工作精神,进行改革动员部署;8月1日,召开全省公证工作会议,明确司法局长第一责任,听取各市改革方案报告,落实任务要求;9月29日,召开全省公证体制改革推进会,明确各地任务进度、预期进展和推进措施,始终保持改革热度不减,持续升温。
    二、强化领导,细化措施。成立全省公证机构事业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厅长亲自挂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计划装备、组织人事、公证工作的副厅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省公证协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人员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公证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印发全省公证体制改革方案,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将全省公证体制改革工作要求细化到天,明确到人。对市、县(区)司法局动员部署,向党委政府汇报,制定改革方案均提出具体要求。市、县依据省改革总体方案进行落实细化,分别制定改革方案,做到一县一策、一人一策,既确保改革任务按时完成,又确保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三、典型引领,激发动力。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公证改革进展督察机制的通知》,建立公证机构改革工作台账制度、月报制度、通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每月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全省通报。在安康市、延安市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实现全省改革地市零突破后,省司法厅及时总结两市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一把手深入县(区)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困难,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工作经验和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在全省通报。同时,省厅每日对各地改革完成进度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布,有效调动了各地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呈现出你追我赶,追赶超越,争创一流的动人场面。
    四、领导督导,提速改革。从10月12日开始,在两周时间内,由乌永陶厅长、马志强副厅长、师建平副厅长、李艾平副厅长、张宝明副巡视员带队,分别对全省有改革任务的9个地市进行了集中督导。督导组每到一地,即召开由司法局、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和部分有改革任务的县(区)司法局负责人参加的督导推进会,讲政策、谈措施、提要求、严时限,并深入县(区)改革一线进行督导检查和协调指导。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厅督导组要求,扎实推进改革落地见效,进程明显加快。11月7日,随着宝鸡市公证处改制文件的印发,全省公证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五、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改革发展两手抓,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公证质量建设和公证创新工作同步推进,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公证质量大评查,对全省公证质量联评联查,建立违规违纪执业警示教育制度,维护和提升公证公信力。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联合相关单位部门会签印发《关于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工作意见》等5份文件,拓展创新公证服务银行金融债权风险防控、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业务领域。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公证便民法律服务。与省高院联合推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为人民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服务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据厅律师公证管理处提供信息整理)

【工作交流】

陕西监狱积极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  全力推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上水平

    陕西监狱积极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推动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的要求,大力实施“双核四驱”发展战略,奋力推动追赶超越,全力提升新时代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水平。
    一、创新理念,贯彻融合,竭能尽智谋“治本”。 在司法部明确提出“治本安全观”之前,陕西监狱已大力实施“双核四驱”战略近两年,“双核四驱”简言之就是,坚持底线安全和聚焦治本双核一体,推动示范带动、创新引领、规范固本、攻坚升级四驱同行,建设法治、平安、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监狱。其实质在于,把坚持底线安全和本质安全作为助推监狱工作发展的双引擎,强化教育改造在监狱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解决根源问题来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实效和监狱管理质量,这与 “治本安全观”思路同向、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同时又为“治本安全观”注入了新的内涵。“治本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陕西监狱多次专题研究,要求全系统上下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审视和谋划教育工作。通过层层传达学习,开设微信平台落实治本安全观专栏,进一步促进“治本安全观”和“双核四驱”发展战略的融合落地,全局上下形成竭能尽智谋“治本”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施教,攻心为上,晒出亮点兴“治本”。一是全面推行“四分”教育计划,完善服刑人员教育管理机制。针对服刑人员文化程度、犯罪类型、服刑阶段、捕前职业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分段、分项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完善“5+1+1”教育模式,对重点犯实行一人一策,突出个别教育,全系统160名监企领导包联的240名顽危犯,转化率达79%。二是以“十二心”系列教育为抓手,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全力打造“善德”教育升级版。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善抑恶、宽忍仁爱、规范自律、正心笃行”等教化功能。今年,开展以培养服刑人员“上进心、羞耻心、孝心、善心、宽恕心、崇敬心、良心、责任心、奉献心、爱国心、敬畏心、安静心”为目标的“知善行善,从心开始”十二心系列教育,将国学传统文化提炼为分为“贵学、尚德、伦理、友善、修身、励志、处事、诚信、立业、爱国、守法、怡情”等十二个经典类型,与十二心对接融合,并通过“四个一”(即制定一份善行计划、举办一场经典诵读比赛、开展一场故事会、开展一场传统文化知识答题竞赛)等具体活动来承载推动,编印《育心文化》《教育改造简明画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题库》等辅助教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善德文化教育模式,大力实施润德育心,灵魂再造工程,打造“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升级版。先后出现70多例改造典型,有3名服刑人员主动坦白余罪。三是落细落小落实监区文化建设。按照“一监狱一品牌,一监区一特色”目标,凸显各监狱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押犯结构特点、教育改造方法,整体推进监区文化建设,投资380万元,不断擦亮富平监狱红色法治文化品牌。共创建22大类、221个监区教育改造品牌,以品牌示范引领带动教育改造工作全面发展,红石岩监狱被中国监狱协会评为全国文化监狱。
    三、深化教育,整合资源,亲情帮教拓“治本”。一是打造“陕西服刑人员归来影视制作中心”。发掘具有影视制作专长的警察,组织服刑人员先后制作了《多想说声对不起》《一次特殊的会见》《第一监区》等多部喜闻乐见、教育作用明显的视频作品,筛选具有正能量的小品、故事、戏曲、道德模范人物等影视内容,分门别类配置讲解材料,制作120集《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视频教材》,在服刑人员中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教育效果。其中《多想说声对不起》荣获陕西政法委组织的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一监区》荣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年度最佳微电影奖。二是打造实战化心理咨询四级网络。建立省局有精英、监狱有骨干、监区有专人、监舍有心理互助员的心理咨询四级网络化格局,随机联动;强化业务培训,在各监狱建成司法部监狱系统线上心理咨询师培训实验项目PSC督导云平台,每周对全省监狱心理咨询师警察进行线上互动式培训,已有3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三是巧借社会力量和亲情感化助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发展。与民盟陕西省委员会、省民政厅、省心理咨询协会、当地公检法司、工青妇、社会团体、高校等单位深度合作,建成10个“黄丝带”帮教基地、法制教育基地、教学基地、心康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教育专网,将家庭困难的3378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纳入当地民政部门入学帮扶对象,争取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在陕西监狱落地,对15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长期心理疏导,使教育工作不断向外拓展。在传统节日来临时,组织服刑人员亲属来监进行面对面进行亲情互动、亲情嘱托、亲情呼唤,促使服刑人员把忏悔的泪水化为改造的动力。
    四、落实责任,以上率下,加强保障推“治本”。加强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各监狱至少每月专题研究一次教育改造工作,按照统一主题、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的要求,每年由监狱领导为全体服刑人员讲思想教育课6次;在半年、年末工作考核中,调整教育改造分值权重,细化考核指标,加强对教育工作全面考核,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实行“教育改造日”备案登记制度,强化督察检查,保障教育时间、内容不缩水。加大经费保障,凡是涉及教育改造项目的,都予以全额保障,今年直接用于教育改造项目的经费达500余万元,新时代教育改造工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据省监狱管理局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