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陕西首届海普睿诚杯“十大普法模范”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基层工作】
倾心“四聚” 当好“四员”
——安康市司法局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追赶超越”
【工作动态】
陕西首届海普睿诚杯“十大普法模范”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近日,省委宣传部、省委普法办、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联合举办陕西首届海普睿诚杯“十大普法模范”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以“榜样引领 法治力量”为主题,评选时间从2017年9月1至11月10日,全省共推荐模范候选人126名,推荐人选范围为全省市、县(区)范围内基层一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
为更好地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活动主办单位成立海普睿诚杯“十大普法模范”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普法办主任、省司法厅厅长乌永陶任组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彬,省委普法办常务副主任、省司法厅副厅长师建平,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黄永宏,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赵黎明,省律师协会会长韩永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评选表彰活动日常工作。
活动办公室对推荐人选严格按照评选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网络投票评选推荐出前30名普法模范候选人。对其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后,最终确定10名普法模范及20名提名奖。目前,评选活动正处于网络投票阶段。
据悉,陕西首届海普睿诚杯“十大普法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颁奖典礼将于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举办。对评选的全省“普法模范”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普法办、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联合作出表彰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受表彰的模范学习。
(据厅法制宣传处信息整理)
【基层工作】
倾心“四聚” 当好“四员”
——安康市司法局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追赶超越”
今年以来,安康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司法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陕南一流、全省先进”目标不放松,着力在丰富工作内涵上做文章,在提升司法工作效能上下功夫,精准发力,破难补短,为助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追赶超越和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发挥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作用。
一、聚心“七五”普法,当好法治工作“宣传员”。安康市司法局以“七五”普法为核心,积极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推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加速运行。举办了以“弘扬法治舞动青春”为主题的安康首届高校法治文化节,由法治文艺汇演、“快乐普法”线下赛、百名高校学生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网络安全法》专题宣传活动、“与法同行”法治微电影大赛展播评比活动、高校普法研讨会6大系列活动组成。活动通过深度专访、互动游戏、网络直播等多层次、裂变式传播,曝光总量达1050万次;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开办“三长大讲堂”、“法治安康大讲堂”,办好《法治之声》广播栏目,邀请“三官一律”、法律学者以及行政执法人员走进演播室以案说法,半年来共制作普法节目35期,播出105次;积极组织开展“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已举办4场线下赛活动,开展各级各类法治讲座1866场次;举办全市“七五”普法骨干培训班,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建立,56个单位完成普法责任清单编制工作。创建“民主法治村”和“法治小区”,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镇村、进社区活动,建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街区、法律专栏。巩固安康法治文化品牌,旬阳“七五”普法大型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演出活动正式启动,努力推向全省巡回演出。
二、聚力人民调解,当好矛盾纠纷“化解员”。安康市司法局成立了由26个单位会员和57名个人会员共同发起的安康市人民调解协会,充分发挥全市1945个各级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在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全市10746名人民调解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畅通基层矛盾诉求和纠纷化解的渠道。配合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与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协作,联合市妇联、市中院、市综治办、市民政局、市法学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县区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联合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联合市住建局出台了《关于建立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班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培训班,全市350余名培训对象参加培训;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 喜迎党的十九大”专项活动暨筑牢人民调解防线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扎实开展“走基层抓化解、强基础促和谐”主题月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司法行政干警、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进村入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服务,努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上半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916件,调解成功5709件,调解成功率96%,印制发放《陕西省人民调解员管理服务办法》宣传手册3000余本,有效实行调解组织全覆盖、调解职能多层次、调解平台宽领域、调解领域大延伸。
三、聚智特殊人群,当好社会稳定“管控员”。安康市司法局一直十分重视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扎实推进“五化一保障”体系建设,10个县区全部建成功能区划合理、软硬件设施完备、制度规范统一的社区矫正中心;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全市现有专兼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416名、社区矫正志愿者1606人;社区矫正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运行平稳,截至目前录入信息1156人,录入率100%;对521名社区服刑重点人员实行24小时手机定位监控,依法使用强制处罚措施,警告104人、撤销缓刑、假释25人,收监执行22人,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392人,解除矫正3262人,在矫1130人;积极落实刑满释放人员三级衔接机制,落实“雨露计划”,帮扶“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新航之家”,目前全市10县区依托各类企业建成18个“新航之家”,市级建立“新航驿站”,形成了“一站多点”的帮教工作体系,已累计过渡性安置403人。积极为回归人员提供就业信息,通过技能培训、生活困难救助、就业就学安置等,促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截止目前衔接刑满释放人员578人,帮教578人,有效减少和预防刑满释放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四、聚情法律援助,当好群众维权“服务员”。围绕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安康市司法局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成立安康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上半年为2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事项450件次,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撰写的议案、提案提供法律咨询328件次,为306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担任法律顾问;组织开展“加强行风建设,提高公证质量”专项活动,推进“阳光司法鉴定”;结合脱贫攻坚,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以内(含两倍)执行;加大法律扶贫力度,深入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全市贫困村法律顾问全覆盖;规范“12348”法律援助专线值班工作,提升服务质效,累计接听和解答法律咨询1689人次;加大中彩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实施力度,办理中彩法律援助案件123件,申报项目资金30万元。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960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据安康市司法局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