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打通特殊病戒毒人员收治难的“断头路”
——陕西省眉县强戒所特殊病专管区创新戒毒新模式
【工作交流】
陕西省眉县强戒所特殊病专管区自6月份正式启用以来,依法管理,规范运行,有效解决了我省特殊病戒毒人员收治难的问题。截至9月底,专管区累计收治患病戒毒人员111人,其中,艾滋病患者33人,乙肝患者22人,丙肝患者39人,肺结核患者17人,有效防止特殊病戒毒人员流散社会造成的危害。特殊病专管区的建立运行标志着我省收治特殊病戒毒人员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是我省司法行政戒毒机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通过政府购买医疗服务,创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的成功实践。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积极协调,打通特殊病戒毒人员收治难的“断头路”
一是政府支持,领导重视。2014年,为了解决全省特殊病戒毒人员收治难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省眉县强戒所建立特殊病戒毒人员专管区,并将其确定为省政府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多次研究专管区建设问题,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杜航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唐少鹏,省司法厅厅长乌永陶等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解决问题,省级有关部门、宝鸡市委市政府、眉县县委县政府在项目审批、资金投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精心实施,快速推进。局、所两级主动与眉县相关部门协调,将专管区建设工程纳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征地拆迁、土地性质变更、道路拓宽、污水排放接入市政管网等问题上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所区周边群众对建特殊病专管区存在心理恐慌和抵触情绪,一度引发了村民封门堵路事件,眉县所党委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解释说明情况,同时协调施工单位给村民提供部分就业岗位,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是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省戒毒局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工作思路,落实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达4255平方米,分设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四个传染病病区,共设病床118张,建设标准和医疗设备达到二等乙级医院标准。专管区自启用以来,眉县所坚持依法管理,科学治疗,规范运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创新思路,精诚合作,引入社会医疗机构助推戒毒事业发展
一是创新思路,筑巢引凤。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4〕107号)和《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陕财办综〔2014〕117号)的有关规定,省局确立了专管区购买社会医疗服务,坚持“市场导向、公平竞争、公开招标、合同约束、全程监管”的原则,2017年4月,与八院签订了政府购买医疗服务合同,就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期限,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及绩效评估,双方权利和义务等达成了一揽子协议,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密切合作,携手并进。与社会医疗机构首次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是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眉县所勇于尝试,敢于担当,积极做好民警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经过层层推选,所党委考核,为专管区配备民警、辅警各8人,成立两个病区大队。八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对专管区民警职工全面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使民警职工对传染病基本知识及紧急防护措施有了系统了解和认知,消除了民警职工对艾滋病、肺结核的恐惧心理。同时,省眉县所组织专管区民警职工专门赴广东省考察学习监管场所特殊病管理工作经验,掌握了特殊病戒毒人员的管理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专管区民警职工与八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实现了同频共振,齐步前行。三是无缝对接,规范运行。把戒毒场所的管理模式和社会医院的运行机制有效融合是专管区首要的任务。合作双方思想高度认同,确立了特殊病专管区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戒治、规范治疗、基本康复”的原则;实现依法戒治,保障患病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病区戒毒人员的人格尊严,提供必要的医疗康复和人文关怀,达到基本诊断、基本治疗、基本康复的目的;规范入院标准和治疗流程,充分尊重科学、尊重医嘱。为了实现执法和医疗无缝对接,在正式启用前,双方联合修订完善了《收治工作规定(试行)》《入院体检流程》和《收治流程》等规章制度;确定民警值班室设在护士站,医护人员出诊、查病房、注射输液均由民警全程陪护;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思想动态,研究病情,团结一致做好特殊病专管区各项工作。
三、依法管理,科学治疗,建立符合戒毒工作规律的特殊病治疗模式
一是依法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特殊病专管区启用后,成为司法行政和公安戒毒场所解决特殊病戒毒人员收治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依法规范管理,保障科学治疗。专管区制定了《特殊病专管区戒毒人员一日生活规范》,对戒毒人员的日常活动和与医务人员的接触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将戒毒人员的日常行为纳入考核之中,激励他们积极治疗,励志戒毒。戒毒人员入院后,民警对其进行安检、信息登记,配合医护人员分配病房、床铺、病服、餐具;每天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状况,及时督促洗澡、剪指甲、理发等,培养其良好的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民警坚持依法管理,落实一日工作标准,实行分职责、分级、分片包管包教,坚持民警碰头会制度,每天通报重点病员情况,从早到晚都有责任民警全程负责戒毒人员学习、治疗、生活等每个环节。专管区严格规范的管理,为戒毒人员积极接受疾病治疗,为医护人员专心医治戒毒人员疾病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矫治医疗同步,促进身心健康。专管区坚持医学治疗与戒毒戒治同步开展的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戒治中心工作,在充分掌握戒毒人员的病情后确定治疗方案,同时开展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以个别谈话教育为主,辅以观看影视资料、读书、组织娱乐活动等。加大心理矫治力度,帮助戒毒人员正视现实,稳定情绪,同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鼓励他们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和勇气。大队还针对患病戒毒人员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强病区文化建设,营造温馨治疗环境,专管区根据戒毒人员不同病种,精心设计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励志格言、健康养生、亲情感恩等主题宣传专栏,以暖色调为背景,配以蓝天白云、大海、花卉等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避免生硬的说教,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让戒毒人员有一种家的感觉,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四是加强精准医疗,探索康复训练新模式。坚持边实践边探索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康复训练研究与实践。八院根据戒毒人员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症下药,精准施治;眉县所研究制定了康复训练考核表,除患有肺结核的戒毒人员外,其他戒毒人员每天保证两小时的体能恢复活动。在此基础上,专管区积极申报《戒毒人员康复训练体系研究》课题,已获司法部戒毒局立项并着手前期调研。五是加强医学管理,确保“零感染”。传染病区的工作人员,每天与不同的传染病人密切接触,如果工作中不注意消毒隔离,不仅自身感染几率高,还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病区传染源的医学管理是专管区一项重要的课题。在戒毒医疗实践中,要求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自觉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防疫,定期体检,杜绝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六是积极摸索戒治规律,实现治病救人“双疗效”。在施治过程中,眉县所和八院根据积累的临床经验,摸索特殊病戒毒人员的医疗戒治规律,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即:治疗上精准,管理上科学,病情上关心,思想上关注,生活上关爱,入院制定治疗方案,出院提供健康指导。治疗上,医护人员每天按时查房、测体温、量血压、测血糖、发药、打针、输液。坚持每天交接班会诊,通报情况,查验服药、打针、身体检查等记录,研究进一步治疗方案,力求达到治疗精准,减小医疗风险。生活上,专管区给予病区戒毒人员特殊照顾,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制作各类营养餐,送餐到病区。鼓励戒毒人员给亲属写家书,汇报戒治情况,消除了家人的担忧。通过一系列精准、科学的戒治,专管区的民警和医护人员赢得了戒毒人员的认可和尊重。戒毒人员逐渐主动与民警和医护人员打招呼问好,学会了关心人,常常在查房、发药、输液之际表达对民警和医护人员的感恩之情,还把心里话写在周记里。专管区自运行以来,先后有10名特殊病戒毒人员达到治疗效果出院。(据省戒毒管理局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