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新加坡律政部代表团来陕访问交流
【基层工作】
信访门诊化积案 六个专班显威力――华阴市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的成功实践
【工作动态】
新加坡律政部代表团来陕访问交流
为进一步加强和陕西省法律服务方面的合作交流,了解陕西省争端解决机构对争议解决的理念、原则、与操作,探索陕西自贸区和陕西企业在争端解决服务的需求,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近日,新加坡律政部副常任秘书长韩国元一行12人来我省进行参访交流。
9月5日,代表团在陕西省贸促会参访,并与陕西部分企业座谈交流。双方就争端解决方式选择、裁决的执行、合同风险防范及纠纷解决成本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并交换了不同的意见。省贸促会副会长武福杰表示,新加坡参代表团此次来陕,是对“第三届丝博会”期间举办的“一带一路”商事法治环境主题论坛成果的肯定和延伸,是促进新加坡与陕西在商事法律方面进一步务实合作的充分体现。韩国元表示,陕西对经济与法律发展的重视有目共睹,希望与陕西省贸促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陕西省企业增进交流,共同为陕西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9月6日上午,代表团在陕西海普睿成律师事务所参访,并与陕西律师座谈交流。双方介绍了各自在律所管理建设和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经验,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双方关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律师数据库等建议和构想,共同表达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交流合作的美好意愿。省律师协会会长韩永安表示,双方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将对陕西提升国际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切实推动陕西律师“走出去”,拓展律师行业对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实现陕西和新加坡律师行业业务发展、跨境合作和行业交流等领域的互联互动、共享共赢。韩国元表示,将以此次交流访问为契机,搭建新加坡和陕西律师的良好交流合作平台,以优质法律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两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更加有效的商事法治环境保障。
9月6日下午,代表团在省司法厅机关参访。受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永明委托,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麻仁伟接访代表团一行,并召集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麻仁伟向代表团介绍了省司法厅的工作职能和近年来相关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韩国元介绍了新加坡律政部工作职能和律师法律服务相关情况。双方就新加坡支持陕西律师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以及加强陕西省与新加坡在法律服务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广泛交流。
9月7日,代表团在西安仲裁委员会参访,并就相关仲裁业务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围绕一带一路纠纷化解和国际商事仲裁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和成果。西安仲裁委秘书长潘俊星表示,加强与新加坡在仲裁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使仲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重要的法律支撑,为“一带一路”以及亚太地区商事争议解决搭建更好的平台,有利于更多的法律专业人士在中国和新加坡参与国际仲裁业务,提升地缘经济发展。韩国元表示,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有影响力的国际仲裁机构,而中国作为新加坡仲裁数目位列第二的外国用户,双方的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西部投资者、公司及商圈的联系,并促进国际仲裁作为解决跨境商事纠纷和投资争议的优选方式。
9月7日晚,省政府副省长胡明朗在西安人民大厦会见新加坡代表团一行,围绕“一带一路”商事法治环境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加强陕西省与新加坡在法律服务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随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与西安仲裁委员会备忘录签署仪式。胡明朗副省长、副秘书长唐少鹏、省司法厅厅长王永明及省外事办、省贸促会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署仪式,省司法厅副厅长麻仁伟主持仪式。(据厅办公室提供信息整理)
【基层工作】
信访门诊化积案 六个专班显威力――华阴市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的成功实践
【编者按】渭南市华阴市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成立了政法和信访部门共同参与化解重大信访积案和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俗称“信访门诊”,为群众提供专业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通过及时“预诊”、定时“坐诊”、主动“出诊”、灵活“急诊”、共同“会诊”、回访“复诊”等有效方式,成功调处100多起信访案件。进一步彰显了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积极作用。现将该市的成功做法及经验予以刊发,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华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信访门诊”是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政法和信访部门共同参与化解重大信访积案和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2017年8月成立以来,以服务党政中心、化解群众积怨、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先后受理各种信访案件150件,成功化解130件,有效遏制了进京访和赴省访的高发态势,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形势。
一、党政主导,高点起步
华阴市,古有“三秦要道 八省通衢”之称,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是信访重点管理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信访的严峻形势,华阴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在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信访门诊”办公场所设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内设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征地拆迁、城市事务、农村事务、法律疏导6个行业专业调解工作室。政府每年核拨工作经费30万元,协调解决办公用房10间,配备办公用车一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任司法局原基层股长和司法所长等“五老”人员及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15名,建立了人民调解专家库,落实了“以案定补”办案补贴。华阴市司法局在“信访门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群众提供专业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
二、健全制度,规范调解
为规范调处工作,提高调处效率,确保调处质量,“信访门诊”不断健全制度,规范调解各个环节。一是健全规章。结合《人民调解法》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制定《“门诊调解”须知》、工作流程、工作纪律、回避制度、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等规章制度10余项,确保调处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规范调解。调处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所有由信访局转来的信访案件均进行电子立案登记,建立台账。按照案件的性质分流到具体的调解工作室,明确调解员。三是完善协议。结合实际制定调解方案,达成意向后,制作调解协议书,经双方签字确认,并监督双方填写《息诉罢访承诺书》。四是建档立卷。案件办结后,调解员参照人民调解卷宗标准立卷,统一编号归档管理。目前,调处成功的150余起案件,全部立卷归档,材料齐全,内容详实,整齐规范。
三、完善机制,成效显著
(一)预防在先,及时“预诊”。“信访门诊”深入乡镇社区,走村入户、开展全方位走访摸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信访案件,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建立了逐案评估、分级预警、多元衔接、联动处置的评估预警工作机制。坚持每案必评,做到“一案一评估、一案一调查、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方案、一案一化解、一案一反馈、一案一总结”。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内外联动的“三联动”风险处置机制,评估确定的58起风险案件,通过制定预案、落实化解措施,有效保障了在关键时间节点和敏感时期,无越级上访案件发生。
(二)聚焦重点,定时“坐诊”。制定出台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接访、“两代表一委员”和律师参与接访、领导巡回接访、点名预约接访等制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人接访模式,畅通信访渠道。主要领导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坐诊”接待,有力化解矛盾纠纷达73起。
(三)重心下移,主动“出诊”。在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镇(街道)和村(社区)设立“信访门诊”机构,形成了解社情民意定期下访、发现上访苗头超前下访、答复署名举报定时下访、案件办结及时下访、对信访老户跟踪下访等工作机制,促使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镇。推进人民调解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优势,在信访门诊建立网上人民调解指挥中心,实现三级门诊响应,群众和调解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够进行语音和视频。主动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化解矛盾,开展“平安建设进万家”等专题下访活动,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起,协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8件。
(四)靶向施策,灵活“急诊”。针对重大敏感信访事件防范处置难、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信访门诊”不断完善预警处置机制,制定《处置信访重大敏感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成立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小组,形成排查预警、信息报告、协调配合、决策指挥、“急诊”处置等机制,真正实现了对重大敏感突发事件“发现早、处置快、控制好”的目标。
(五)综合调处,共同“会诊”。“信访门诊”采取联合接访、公开答复、公开听证等方法,建立了以法律疏导室为轴心,各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制定疑难复杂、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信访案件会办制度。由法律疏导室、对口职能部门负责人、“门诊”领导和案件承办人联合接访,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和化解措施。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建立联席会议和联合接访制度。通过公开答复、公开听证,增加信访人的信任度,共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13起。
(六)巩固效果,回访“复诊”。“门诊”制定重点案件复查回访制度,规定对处理完毕的每一起信访案件,均进行定期复查和上门回访。通过“复诊”,及时掌握上访人的思想动向和情绪,了解其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达到彻底息诉的效果。“复诊”的81件信访案件,未发生一起再访事件。(据厅基层工作指导处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