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思考】
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司法行政半年工作推进会
【基层工作】
强化管理 规范档案 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工作动态】
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司法行政半年工作推进会
8月14日,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司法行政半年工作推进会,传达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永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麻仁伟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两会”精神,聚焦追赶超越目标,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助力实施“五新战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总体呈现出政治领先、改革驱动、创新提效三个特点,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进、在进中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强调,下半年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政治引领作为首要遵循、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泉、必须始终坚持把担当作为职责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争创一流作为工作目标,站位全省、放眼全国,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和推进工作,努力“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业绩”,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严实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打造更多工作亮点,发出更多陕西声音,推动我省司法行政工作跻身全国前列、西部一流。
会议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以深化“一制五化”为重点打造普法依法治理新亮点,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宣传形式智能化、阵地建设项目化、工作目标标准化、考核评估动态化、法治建设系统化,提升普法依法治理的实际效果,为法治陕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以构建“五大改造格局”为重点开创监狱工作新局面,积极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推进监狱工作改革发展,为平安陕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建设“四区五中心”为重点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紧盯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导区”的心理生理特点加强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强化“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治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诊断评估中心”建设,探索强制戒毒工作新模式,为打赢人民禁毒战争、建设幸福陕西贡献力量;以推进“三个助力”为重点实现法律服务新作为,聚焦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精准法律扶贫、“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围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和谐陕西建设献智献力;以完善“五化一保障”为重点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新水平,不断完善和强化社区矫正队伍专职化、场所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帮扶社会化、督察常态化,落实责任保障,更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准,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重点推出人民调解工作新品牌,积极贯彻司法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省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施意见,做大做强“帮忙有一套”调解栏目,努力打造我省人民调解工作新品牌,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全力追赶超越营造良好氛围;以开展“三大活动”为重点塑造干警队伍新形象,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大学习、纪律作风大整顿、岗位持续大练兵活动,建设“三化、四铁、五硬”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为推动监狱戒毒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坚强队伍支撑;以落实“三个抓手”为重点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探索运用政治巡察、警务督察、履职考察工作机制,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为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据厅法制研究处提供信息整理)
【基层工作】
强化管理 规范档案 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近年来,商洛市镇安县司法局以“着眼长效,紧盯实效”为出发点,以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三大任务”为核心点,以规范调查评估、规范衔接程序、规范档案管理、规范矫正帮教“四个规范”为落脚点,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科学谋划,统筹推进,规范中心发展
(一)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将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与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同谋划、同布局、同装修、同启用,将业务用房二层的500多平方米全部作为社区矫正中心,按照空间合理布局、职能科学配置、办公资源整合的原则,内设报到室、宣告室、警务检察室、档案室等13个功能室,配备了电脑、录音笔、执法记录仪、LED大屏幕显示器等设备,健全了各功能室相关规章制度。
(二)健全机构,配强人员。结合实际,实行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社区矫正中心、新航中途之家四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争取政法专项编制3名,先后调配局机关工作人员2名、录用社区矫正专业大学生1名为县社区矫正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今年,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2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同时,在镇办机构改革中,积极向组织部门建议,为基层15个镇(办)司法所选配了所长,调整了工作人员,增强了社区矫正一线工作力量。
(三)强化保障,科学规范。为保障社区矫正中心正常运转,县司法局统一为全县每个镇办配发了社区矫正工作专用笔记本电脑,落实了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年2000元工作经费。社区矫正中心建立了县、镇办两级社区矫正GPS定位管理系统,采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信息监管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24小时定位。目前,社区服刑人员配发了定位手机65部,有效防止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二、对标创标,提档升级,规范档案管理
(一)抓保障,档案管理制度化。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立了独立规范的社区矫正档案室,购置了4组专用档案密集架、档案盒、打印机等所需设备器材,配备了档案管理员,实行社区矫正档案专人专管;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明确了档案管理工作原则,制定了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不断促进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二)抓管理,分类梳理标准化。依据《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和市局印发的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镇安县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了社区服刑人员档案收集“一人一档、见人见档”,明确了社区服刑人员档案收集、整理、编纂、归档、移交、保密、查阅,保管的具体管理规定。对全县解除社区服刑人员的执行档案17项目录、工作档案33项目录统一进行了归类整理,根据解除矫正的时间进行统一编号,统一归档,统一制作了档案封面、目录、标签等,确保所有社区矫正档案整齐划一、井井有条、规范标准。
(三)抓评查,日常管理基础化。通过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抓基础,抓平时,用平时积累打造规范化社区矫正档案。大到矫正方案的制定,小到每一次谈话、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教育学习活动、每一次社区公益服务、每一次奖罚都记录在案,形成从评估、入矫到解矫精细完备的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今年年初,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在全县开展了社区矫正档案评查工作,从资料的收集整理、真实性和完整性上对司法所工作档案进行全面核查,累计评查社区矫正档案300多份,对2个司法所创新作法、有益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对存在“错、漏、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跟踪整改措施落实。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矫后,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无误后统一交由县社区矫正中心集中保存管理。
(四)抓录入,档案载体数字化。在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时,现场录入基本信息,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电子档案,入矫后,及时完善家庭情况、法律文书、刑罚执行、矫正方案等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实时更新电子档案内容,实现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两条脉络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精准反映了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矫正的全过程,确保人档对应,信息完整。
三、健全制度,多元监管,规范矫正运行
(一)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管理体制。成立并随着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县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工作人员,形成自上而下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网络格局。同时,县委、县政府与各镇(办)签订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书,夯实镇办党委、政府的社区矫正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收得下、管得住、矫得正”。
(二)强化日常管理,规范教育矫正。2017年,县司法局组织编写了《社区矫正相关法律制度汇编》和《社区矫正工作实务手册》,发放到司法所,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系统掌握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和实务操作提供了保障。入矫环节,社区服刑人员到辖区司法所报到后,司法所在全面调查摸底,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健全档案,落实监管责任;监管环节,司法所做到随时走访掌握动态,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严格执行定期报告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和请销假制度,防止脱管漏管;教育环节,实行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日定位、周汇报、月见面、季考核”管理模式,依托中心辐射司法所,定期开展集中教育、个别教育、社区服务、心理教育等,教育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树立正确人生观,端正服刑态度、修复社会关系、顺利融入社会,大大提升了教育矫正质量。
(三)强化考核奖惩,规范监督监管。司法所坚持每季度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综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采取分类管理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对拒不接受矫正的,司法所及时上报意见,给予警告、建议撤销缓刑或提请收监执行等。有力维护社区矫正工作的权威性。同时,每年定期不定期联合县检察院开展社区矫正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司法所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据商洛市司法局、厅社区矫正管理处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