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子期刊
 -
 
陕西司法要情
 -
 
正文

陕西司法要情2019年第8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3-13 09:03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数:

【工作动态】

  陕西监狱举办“提升改造成果  展示监狱风貌”监狱开放日暨省局执法督察员巡视活动

【基层工作】

  推动提档升级   聚力追赶超越

【工作动态】

陕西监狱举办“提升改造成果 展示监狱风貌”监狱开放日暨省局执法督察员巡视活动

  近日,省监狱管理局在女子监狱举办“提升改造成果 展示监狱风貌”监狱开放日暨省局执法督察员巡视活动。省监狱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柳万立等领导同志和女子监狱人民警察、服刑人员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服刑人员郑重向国旗宣誓,10名执法督察员和30名服刑人员家属代表以及新华社陕西分社等15家主流媒体记者参观了女子监狱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劳动场所,观看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成果汇报演出,并听取女子监狱关于执法情况的通报。

  本次监狱开放日主题是“提升改造成果,展示监狱风貌”,旨在推动五大改造不断深入,展示监狱工作良好形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2018年,新一届司法部党组主动回应人民新需要、新期待、新关切,在综合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监狱任务基础上,全面总结监狱工作历程和经验教训,科学提出了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这是监狱工作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并以此引领监狱工作的改革发展。目前,陕西监狱集中开展的“强化政治改造,促进五个认同”专项教育整训就是全面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具体实践。全省监狱每周一上午和重要节假日都组织服刑人员举行升国旗仪式,监区每个监舍都张贴了国旗、国徽、国歌宣传画,会唱国歌、唱好国歌为政治改造的必修课。

  监狱开放日活动是深化狱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有利于提高监狱执法透明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有利于对公民进行法治和警示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监狱机关的职能作用,预防和减少犯罪。2005年10月29日,省监狱局在女子监狱举办了全省首次监狱开放日活动,并于当年全国第五个法制宣传日之际当选为年度“陕西省十大法治新闻事件”。此后,监狱开放日活动陆续在全省监狱开展起来,我省相继制定出台了《陕西省监狱管理局监狱开放日活动实施办法》和《陕西省监狱管理局监狱开放日活动方案》,使这项活动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我省监狱机关多年来通过实施监管执法督察员、监督员巡视制度,自觉将监狱执法过程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增进了全社会对监狱机关公正执法的了解,提升了监狱工作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据省监狱管理局提供信息整理)

【基层工作】

推动提档升级  聚力追赶超越

  近年来,渭南市司法局以打造标准化社区矫正中心为抓手,在场所队伍建设、规范监管执法、科学教育矫治等方面奋力追赶超越,持续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档升级、创新发展,涌现出了“大荔模式”、“白水经验”和“全国最美社区矫正工作者”王向权等一批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172人,解除矫正4277人,在矫1895人,累计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67人,重新违法犯罪率处于0.05%的较低水平,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推动“平安渭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基础保障,场所队伍建设全面上台阶

  渭南市以全省社区矫正中心示范县(区)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严格对标,通过市级定期督查推进、县级交叉观摩、投票评比等方式,不断推动社区矫正中心扩容提质、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社区矫正中心全部按照“五个统一”标准,即统一项目名称、统一场所设施、统一功能规划、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规章制度,形成以窗口报到、中心宣告、测试评估、监控指挥、集中教育为内容的“一站式、门诊式”工作流程,确保社区矫正执法环节规范实施。

  截至目前,全市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实现全覆盖,临渭、大荔、白水、华阴被评为省级社区矫正中心示范县(区)。白水县依托司法业务用房,按照实用化、功能化、科技化的的思路,建成700余平方米的社区矫正中心,设置了社区矫正文化墙、执法队伍亮相台等,配备了4G执法记录仪、信息采集高拍仪、可视报到电话、北斗定位腕表等信息化设备,极大提升了社区矫正执法水平;临渭区依托司法行政专网建立了社区矫正视频监控指挥系统,通过“人脸+指纹”考勤、手机定位、视频监控、微信平台四项信息化监管措施构建了“报到有记录、行踪有轨迹、监控有图像、帮扶有温度”的立体矫正体系,实现了对司法所日常监管的远程指导和监督。

  在白水县率先试点成立县级社区矫正执法大队,通过公益性岗位招录、司法所长轮流值班的形式建立专业化、队建制的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坚持先行先试,探索管理机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执法程序,有效解决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的问题,提升了社区矫正执法实战能力。目前,全市通过公益专岗招聘,共落实社区矫正专职社工35名。

  二、坚守底线安全,监管执法日趋规范

  以“三强化”为抓手,不断推动全市社区矫正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严把入口关,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制定《渭南市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办法》,规范了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的时间期限、调查范围、工作流程和评估依据,通过打分制将评估内容分解量化,减少人为干预,确保调查评估客观高效;建立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制度,印发《渭南市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手册》,将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报告、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考核指标量化,形成规范有序的“日定位、周汇报、月教育、季考核、年奖惩”监管模式;制定出台《渭南市社区矫正定位监控管理办法》,规范了定位监控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明确了各级职责和违规的惩处措施,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人防”和“技防”的高度融合。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公检法部门制定出台《渭南市社区矫正工作衔接细则》,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程序,明确工作时限,强化工作配合。市县两级坚持定期召开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畅通社区矫正执法办案堵点,协调解决执法办案重大问题,实现与政法部门无缝对接和有效精准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执法规范化要求。《细则》完善了司法行政机关与审判机关联动机制,凡本市辖区法院适用社区矫正的案件,均需经司法局调查评估。今年以来,全市接受委托调查评估364起,人民法院采信率达100%;建立了与检察机关联合执法督查机制,社区矫正中心普遍设立驻中心检察室,检察官定期值班巡查,对执法环节进行全程法律监督;建立与公安机关衔接配合机制,畅通对脱管人员进行查找、提请治安管理处罚、实施网上追逃、协助送监等衔接配合渠道。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社区矫正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个案督查、联合检查的“四查”制度,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市局确定每年4月为“执法检查月”,抽调各县区业务骨干开展交叉执法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隐患、总结有益经验,切实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紧扣时间节点,加强执法检查。在春节、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定期巡查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了节日和会议期间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平稳有序,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部门联动,开展联合督查。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联合检察院建立了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深入县级社区矫正中心、乡镇司法所检查社区矫正工作,排查监管薄弱环节,及时排除隐患风险,增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执法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监管规范化水平。

  三、拓展社会力量,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以“五个基地”为载体,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帮扶模式,切实提高教育矫正工作质量和实效。

  一是“集中教育基地”。依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市级教育培训基地——渭南市新航驿站,对全市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定期开展军事化、封闭式集中教育,通过道德文化、法治教育、心理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服刑意识。截至目前,渭南市新航驿站开展集中教育培训12期,累计培训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2600余人,其中1950人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社区服务基地”。积极联系民政、环卫等部门,依托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创文创卫包联路段成立“社区服务基地”96个,集中开展社区服务2290次,强化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心理矫治基地”。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全部设立心理矫治功能室,联合监狱、卫生等部门建立心理咨询师队伍,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临渭、合阳联合省民盟、西北大学开展“黄丝带”系列暖心活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新知识,分享新观念,探索和挖掘自我潜能,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从善的动力。

  四是“警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辖区监所资源,建立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监所、民警上法制教育课、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强化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五是“安置帮扶基地”。依托工业产业园区,建立“安置帮扶基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大力开展以宣传政策、技能培训、就业支持、推广典型为内容的“精准帮扶”,在社区服刑人员中营造想就业、能就业、敢创业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安置帮扶基地11个,160人通过安置帮扶基地实现了就业。(据渭南市司法局、厅社区矫正管理局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