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子期刊
 -
 
陕西司法要情
 -
 
正文

陕西司法要情2019年第56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1-02 14:01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数:

【工作动态】

  全面深化“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体系建设  让信息化成为司法行政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

【工作动态】

全面深化“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体系建设

让信息化成为司法行政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

  近年来,陕西省司法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眼“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按照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陕西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整体要求,牢牢把住信息化这个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统一谋划部署、深入调研论证、奋力补齐短板、主动积极作为,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协同共享、安全可控”的信息化格局逐步成型。

  一、强势倒逼补短板,不断夯实信息化建设发展根基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陕西省司法厅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通过强化四项保障,推动思想观念更新、工作机制变革、工作流程再造,较好补齐了司法行政业务管理和为民服务的短板,推动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显著提升。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组长,分管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2018年底,借助机构改革契机,设立厅科技信息处,统筹指导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规划、建设,专业力量进一步加强。此外,还外聘了多名信息化专家作为“外脑”,长期为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出谋划策。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坚持高标杆定位,制定《陕西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规划》《“数字法治、智慧司法”陕西省信息化发展规划》两个顶层规划,作为指导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整体布局、统筹推进。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出台全省“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指导意见、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编制了机房管理、存储管理、网络安全等信息化管理办法,逐年印发年度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要点,信息化工作的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三是加强支撑保障。以厅机关办公地点搬迁为契机,新建中心机房、指挥中心和视频会议室,理顺“三大网络”(司法专网、政务外网、司法加密网),优化了资源配置。采用“虚拟化”技术搭建的司法行政“私有云”,为各类系统部署应用提供底层支撑,节省了基础物理资源、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维护成本。纵向的树状“司法专网”,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司法行政机关,厅直单位和基层监所,形成了全省“一张网”的格局。四是加强安全保障。“司法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逻辑隔离,内网管理、外网服务,通过网闸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内外网间的链接贯通。现有各系统均采用双机热备,提高了运行的安全稳定。“两地三中心”容灾防护体系,可应对大型安全事故。移动存储介质按内外网分类管理,确保了网络的纯净。多种安全设备及策略机制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主动防御能力。近年来,我系统未发生任何信息安全事故。在首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中,省司法厅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二、趁势而上抓突破,持续推进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陕西省司法厅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全面对标司法部“一朵云、两平台、三入口”体系架构,坚持以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现代化为目标,以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在陕西全面落地落实为根本动力,触发了信息化建设由被动到主动、由点及面的蝴蝶效应,司法行政工作的科技感不断提升。一是建设了基本涵盖司法行政全业务的“软件群落”。坚持省厅统一建、基层重在用,依据司法部最新标准,建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业务软件体系,基本涵盖了原司法行政类全业务。所有业务系统均采用B/S架构,集中部署在省厅中心机房,一站登录、全网漫游,一人采集、全员共享,实现了层级的纵向贯通和业务的横向协同。对内,业务系统间相互通联、融合共享,打破了信息烟囱、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对外,依托信息流转交互系统,实现与司法部、省级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有效避免了数据孤岛的产生。二是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可视化手段,集中汇聚展示各业务条线数据的实时动态,实现全省司法行政业务的“一网一图一屏”,为优化管理、改进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撑。当前,省司法厅共向司法部平台汇聚上传监狱类数据230万余条、戒毒数据37万余条、司法行政基础数据152万余条,开放数据共享接口14个。2018年7月以来累计向省级其他部门交换数据1.1万余条,为第一批次完成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任务的11家省级部门之一。三是覆盖全省的指挥体系有效建立。按照“神经中枢、司法大脑”要求,完成三级指挥中心全面覆盖和联网对接,构建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指挥处置体系。当前,共汇聚实时视频图像约15000余路,其中监狱视频11000余路、戒毒所视频4600余路、社区矫正视频300余路。利用北斗卫星、基站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对全省近1.5万名社矫对象进行24小时监管,织造了社区矫正安全防控的“天罗地网”。四是监所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监狱系统全面启动信息化二期建设,罪犯动态管控系统试点成功,减刑假释智慧办案平台进入深度应用,监狱统一管理平台研发完成,华山、榆林、延安、商州、安康等5所监狱高分通过司法部“智慧监狱”验收。戒毒系统将局所两级进行了统一规划,全力推进“智慧戒毒”建设,构建了戒毒执法管理、物联网矫治、社会延伸等六大应用平台,渭南强戒所被确定为部级“智慧戒毒所”建设示范单位。

  三、造势发力谋长远,探索解决实际工作的难点痛点

  针对现行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省司法厅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营造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良好互动,“快乐普法”和“智慧立法”两个信息化平台,2018、2019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便民服务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强。一是针对行政立法民众参与度低的问题,构建了以微信小程序为主,省司法厅门户网站、移动门户为辅的行政立法民意征集系统,普通民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立法活动。小程序获取方便、易于分享,广开了立法言路、拓宽了民意征集渠道、增加了民众知晓率,激发了民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为行政立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二是针对异地探监难的问题,建设了覆盖全省监狱、戒毒所和107个县(区)的远程探视帮教系统,服刑人员家属可通过网上预约、在线申请、高清互动的方式,在当地县(区)司法局的远程探视室,即可探视远在监所的服刑人员,避免了家属往返奔波、提高了探视效率,实现了“家门口的探视”。三是针对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建设了多渠道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了陕西公共法律服务网、微信公众号、移动APP三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在司法厅门户网站建立法律服务地图、司法案例库,设立法律服务线上申办入口,向社会公开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信息,法律服务的广度深度不断提升。“陕小律”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亮相司法部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厅门户网站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政务公开绩效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陕西公共法律服务网被省内多家媒体深度报道。四是针对法条枯燥难懂、普法效果不佳的问题,创新普法载体,自主研发了集趣味性与实效性于一体的益智类游戏普法新媒体平台,真正实现了快乐学法,乐于学法,在休闲娱乐中即可普及法律知识。以“互联网+普法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通过个人积分、参与人群、答题正确率等功能模块,评估各地、各单位、个人的普法学法成效,对不同地区、人群的针对性普法工作提供指导。(据厅科技信息处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