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开门立法 问法于民 “智慧立法”成效显著
【基层工作】
陕西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大力开展康复训练探索运动戒毒新模式
【工作动态】
开门立法 问法于民 “智慧立法”成效显著
陕西省司法厅积极推进“互联网+”应用和大数据建设,推陈出新,创新方式,建成了陕西省司法厅“智慧立法”信息系统。该系统荣获法制日报社组织评选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优秀示范案例大比武三等奖。
“智慧立法”信息系统坚持立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畅通立法民意征集渠道,提高立法质效。依托“智慧立法”信息系统开设的“立法民之声”民意征集微信小程序与地方门户网相结合,创新民意征集模式,实现了立法信息公开化、民意征集便捷化、互动反馈实时化、征集方式多样化,畅通了立法渠道,敞开立法大门,将立法修法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为群众搭建立法修法的直通车,方便群众直接参与立法修法,聚群众之智慧,汇聚民意,集中民智,提升了立法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立法民之声”民意征集微信小程序栏目开通了立法动态、上位法规、征集意见、问卷调查和专家点评等条目,群众随时查看立法动态及时掌握立法修法进程,对立法修法提出意见建议,参与问卷调查,客观反映焦点热点问题,法律专家进行专业解释和引导,提升立法质量。
在《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过程中,充分发挥“智慧立法”信息系统具有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反馈信息方便快捷的特点。共征集社会意见5394条(邮件、来信来电等传统方式征集意见218条,仅占4.04%;“智慧立法”信息系统“立法民之声”小程序征集公众意见5176条,占95.96%)。参与问卷调查395人(“智慧立法”信息系统“立法民之声”小程序参与393人,占比参与99.41%;网站参与2人,占比0.59%)。征集意见和问卷调查的范围更广,群众参与度高,提出意见建议更方便、直接、快捷。数据分析显示,全省10个设区市均参与了征集意见,参与问卷调查的有上班人员、退休人员、普通群众等。通过实时收集的意见和调查结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意见征集处理,为立法修法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专家点评,对群众反映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邀请物业方面的法律专家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引导群众明晰法理,消除误解,理顺关系。所立法修法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操作性。《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顺利地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善治应当以上位法规为准则,问需问计于民,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立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立法红利,以高质量立法引领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据厅立法二处提供信息整理)
【基层工作】
陕西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大力开展
康复训练探索运动戒毒新模式
2019年,陕西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认真落实司法部戒毒局关于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康复训练,探索运动戒毒新模式,大力提高康复训练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一、实体化运行,促进康复训练整体水平提升。2018年底,作为陕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首批推进全国统一戒毒基本模式建设试点单位,省渭南、省虢镇戒毒所基本建成并正式运行,实现了包括康复训练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实体运行,激发戒毒人员戒治内驱力,强化了戒毒人员的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今年年初,其他场所积极学习渭南、虢镇两所经验,按照统一模式要求,配备了康复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组成了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健身教练资质的康复训练指导员队伍,保证每一个大队有一名康复训练指导员,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工作。在生理脱毒期,采取强度较低的恢复性训练方式,组织戒毒人员掌握队列训练,集体唱歌、广播体操、工间操等健身项目,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入所适应性康复训练,为戒毒人员身体机能恢复和今后进一步提高康复训练强度的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在康复巩固期,每周开展1次半小时慢跑、健身操、手语操、广播体操、八段锦等训练项目,实现以康复训练带动日常养成教育,助力戒毒人员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塑造积极人格特征;在回归适应期,开展健身器械训练、慢步跑、俯卧撑、健身操、球类运动、闭目原地踏步走等项目,增强戒毒人员体质,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二、一队一特色,提高康复训练专业性和趣味性。各所大力扶持戒毒大队的特色训练项目,巩固发展腰鼓表演、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舞龙操、手语操、广播体操、太极拳等项目,增加戒毒人员康复训练的趣味性。各所教育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康复训练中心的职能作用,利用经过康复训练专业培训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级健身教练资格的民警进行示范、传授和技术指导,使其不断规范进行。每项特色训练内容都有康复训练指导师或有这方面特长的民警专人负责,利用《管理教育戒治周计划安排》的康复训练时间和工休时间进行学习和训练。目前,各戒毒所已经组成了腰鼓表演、黄河行鼓等特色康复训练专业教学和训练队伍。多样化的康复训练项目各具特色,有的奔放豪迈,有的活力四射,有的轻妙优雅,都极具健身、养性、趣味化的效果。特别在“元宵节”“国庆节”“春节”及“6·26”国际禁毒日、警示教育及开展社会帮教进行展演等重要时段,为营造场所戒治氛围,活跃戒毒人员戒治生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开展体能测试,提升康复训练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各所按期段对戒毒人员开展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台阶指数、握力、纵跳、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俯卧撑等项目的所内测试,分别分项目对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评级,为戒毒人员的运动处方制定和开展日常康复训练提供数据支撑。各所康复训练中心负责对基层大队康复训练工作进行安排、指导、督促、考核。指导大队康复训练指导员填写新入所、满一年、出所前体质测试表,制定康复训练处方等具体工作环节,便于各大队康复训练指导员实际操作。各所康复训练中心积极组织大队民警撰写康复训练案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组织康复训练指导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一线民警业务工作水平。基层大队将戒毒人员分类组织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团体训练项目,让不同类别的戒毒人员能够得到与其体能相匹配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训练热情,保障其身体素质稳步提升。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康复训练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陕北腰鼓、黄河行鼓、太极拳等特色训练项目的持续开展,各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进了相应的服装道具,如太极服、大鼓、腰鼓、铙钹等装备,有条件的场所还因地制宜,建设了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省戒毒管理局在原有健身器械的基础上投资400余万元,为场所新增了跑步机、坐推训练器、健骑机等健身器械,为全省开展康复训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据省戒毒管理局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