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子期刊
 -
 
陕西司法要情
 -
 
正文

陕西司法要情2019年第57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1-02 14:01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数:

【工作动态】

  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陕西

【工作动态】

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陕西

  2019年以来,陕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精神,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扎实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陕西建设。一年来,一批涉及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规规章陆续出台,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各领域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省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成立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全面依法治省呈现出高点起步、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印发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通知,各地各部门通过专题学习会、报告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省内主流媒体加大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力度,在西安地铁电视上滚动播放宣传片,引导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二是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制定出台委员会和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以及决策咨询专家、法治建设联络员管理办法,制定了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了与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在审议立法事项方面关系的建议,建立了请示报告、日常联络、协作配合等推动工作落实的制度和机制,探索协调小组实体化运作模式。指导各地成立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13个市(区)、107个县(区、市)已全部成立,上下一体、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基本建成。三是加强法治陕西建设顶层设计。按照“管宏观、谋大局、抓大事”的职责定位,深入调查研究,谋划关涉全局的重大事项,夯实了做好法治建设顶层设计的基础。今年,研究出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陕西的决定》《法治陕西建设规划(2020—2025年)》《陕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等文件,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发展的“四梁八柱”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开展全面依法治省调研督察。主动对接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改革举措,围绕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组建、原政府法制部门编制人员划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乡村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确保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实效性。配合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暗访督察和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督察,组织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深入企业、农村(社区)、执法司法单位基层一线,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解剖麻雀”等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深挖问题线索,剖析问题根源,指导督导整改,督察“利剑”作用发挥明显。

  二、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以良法保障善治。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重大立法事项、重要法规、立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和立法规划、计划报委员会会议审议机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畅通立法工作的民意征集渠道,探索建成全国首创的“智慧立法”系统,入选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聚焦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优先安排和审议立法项目,已表决通过《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等8件法规,一揽子修改省级机构改革涉及的地方性法规27部,《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等5件法规正在审议。审查批准设区市地方性法规15件。审查备案规范性文件37件,维护了法制统一。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和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三、狠抓严格规范执法,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和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取消各类证明事项220项,审查各类政务事项19451项,审查“放管服”改革文件30余份,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200件、备案审查197件。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制定形成了三级指标、170项工作要求的监督考核奖惩业务操作标准;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亮证执法,审批行政执法人员3万余人,印制发放执法证件4万余个。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先后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5个实施意见,进一步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开展专项整治食品安全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和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制定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检查特种设备5583台次,治理安全隐患626个;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动机制和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办理专利纠纷案件353件,审结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件1902件。推进社会治安执法,市级公安机关建成17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123个县区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心全部建立;全省公安机关移交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49起,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执法3336次,检查摸排重点部位场所1100余个,整治突出问题1126个,查处妨害行政执法和治安案件33起。

  四、强化法治理念引领,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先后召开4次司法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和专题座谈会,研究解决法检两院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10个瓶颈问题。全面落实“捕诉一体”改革部署,实现了捕诉一体“全面落实、上下贯通”。继续推进人员分类改革工作,完成法官、检察官择优选升和从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法官、检察官工作。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纠正漏捕1057人,纠正漏诉926人;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和刑事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抗诉108件,提出纠正意见498次,审查“减假暂”案件17888件;加强民事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监督,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138件,发出检察建议783件。常态化开展“三秦飓风”执行专项行动,全省法院执结案件14.65万件,同比上升49.9%,执结标的额207.43亿元;严厉打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83万例,罚款、拘留4232人次,判处拒执罪34人。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构建“五大改造”工作格局,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等3项特色做法被司法部向全国推广;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实现县级用警全覆盖;积极推行全国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加快“四区五中心一延伸”实体化建设,“智慧戒毒”信息化体系基本搭建。

  五、突出宪法学习宣传,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12.4”期间,我省采用主场活动+分设主题日方式,深入开展以“宪法七进”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12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2日央视综合频道《朝闻天下》等栏目进行报道。在延安举办“12.4”国家宪法日全国中小学宪法晨读陕西分会场活动,组织全省2031个单位的22548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网上学法用法统一考试。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实体平台一站通、网络平台一点通、热线平台一线通,“12345”陕西模式被司法部向全国总结推广。组建120支“工会干部+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分队,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万件,公证、司法鉴定等案件17.8万件。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省共打掉涉黑犯罪组织7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71个、恶势力犯罪团伙432个,破获刑事案件12404起,刑拘或逮捕15516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73.3亿元,立案查处涉黑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673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的衔接联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万件。完善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限制“老赖”1.97万人次。(据省委依法治省办秘书处提供信息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