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子期刊
 -
 
陕西司法要情
 -
 
正文

陕西司法要情2020年第50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11-04 14:11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数:

【工作动态】

稳抓机遇 创新求变 以“大调解”推动社会“大和谐”——渭南市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工作动态】

稳抓机遇  创新求变以“大调解”推动社会“大和谐”

——渭南市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近年来,渭南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心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调解组织逐步健全,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互动联调的大调解“三四五”工作模式,较好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健全三项机制,搭建“大调解”工作架构

一是建立健全调解工作领导机构。按照“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指导、职能部门支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公检法及信访、财政等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渭南市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调解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健全大调解制度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指引。三是不断完善大调解衔接机制。出台《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联动。通过推动“三项机制”,在基础较好的大荔县先行试点“大调解”体系建设,取得了成功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架构基本形成。

二、统筹四位一体,织密“大调解”工作网络

为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调处覆盖面,渭南市从建立健全大调解组织体系入手,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解调与社会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建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按照“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的原则,在全市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等调解组织2378个,织密了大调解组织网络。二是建好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专职化队伍发展的方法途径,形成了以临渭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大荔县“三位一体”道路交通纠纷调处中心、冬枣园区调委会、华阴信访门诊、合阳综合调委会、华州乡贤调解室等行业、专业调委会为代表的规范化、标准化调解组织。将全市组建的医疗、交通、信访、景区园区等59个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组织规范到大调解工作平台上来,2020年前三季度共调处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769件。三是建立行政调解工作平台。指导成立了20余家行政调解组织,逐步建立起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并入大调解工作平台。自2019年8月份以来,全市各级行政调解组织共调处行政类争议纠纷197件。四是强化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了调解工作室,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法院经诉前调解结案760余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效果初步显现。

三、狠抓五化建设,提升“大调解”工作质效

一是调解组织网格化。加强调解工作的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在传统调解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渭南市重点加强市县两级综合调解组织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工作。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强化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等横向协调机制建设。在全市建立和完善以传统人民调解为主体,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为“两翼”,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等其他调解无缝对接、整体联动的网格化调解组织。二是调解主角多元化。组建渭南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要负责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配合和跨地区、跨行业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的联调联处,进一步拓展了调解工作的社会参与面,在全市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指导、职能部门支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大调解格局。三是调解队伍专职化。狠抓大调解体系及队伍专职化建设。大荔、临渭等县区分别出台关于构建大调解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县财政每年预算110余万元,为专职调解员按每月最低300到2000元不等的标准,落实了岗位补贴及“以案定补”、“以奖代补”等待遇,极大的激发了专职调解员“六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法规的讲解员、社区矫正的管理员、扫黑除恶的情报员、法律援助的联络员、平安建设的宣传员)作用的发挥;合阳、富平等其余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管理规定及《案件补贴办法》等,为调解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大荔县大调解体系建设、临渭区医调委的“一三三七八三”工作模式和华阴“信访门诊”的“六诊法”工作法受到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肯定和表彰,专职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四是调解手段智能化。依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充分利用基层司法行政信息化手段,积极参与“智慧调解”试点,逐步将田间地头老娘舅式的调解转化为线上云端智能化模式,实现调解工作移动化、可视化、便捷化。充分利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智慧调解”终端解决疑难复杂纠纷,方便群众快速解决矛盾纠纷,形成了实体调解网络和线上虚拟调解网络衔接互通的新机制。五是调解工作规范化。先后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年”活动、“坚持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等,统一编印《人民调解常用文件及调解卷宗规范汇编》,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工作流程,推动调解组织“五有”“六统一”“六落实”,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通过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全市调解案件质量及信访总量等的“两升三降”。2020年前三季度,调解案件卷宗质量合格率达94%,较上年度提升3%;案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2%,较上年提升1.1%;来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6.04%;全市行政复议案件量同比下降17.7%;全市法院民商事立案总量同比下降16.2%,大调解体系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据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渭南市司法局提供信息整理)

(此件公开发布)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