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重要会议
 -
 
正文

北京怀柔三年全部完成规范司法所建设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6-08-02 15:08 来源:法制网 浏览数:

“软硬兼施”助力基层司法行政职能发挥

  行走在北京市怀柔区域内,整齐划一的蓝色司法所外观标识很远便能发现。2016年5月,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怀柔全区基层司法所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3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面积,8名工作人员的标准配置,含调解室、谈话室、法律服务室、社区矫正宣告室、视频会议室、档案室等在内的规范功能用房,一扫过去司法所拥挤简陋的旧印象。随之,社区矫正公开宣告工作走向正规,执业律师每周到司法所“坐诊值班”成为常态,更多老百姓愿意走进司法所说说自家烦心的事,司法行政工作与老百姓贴得越来越近。

  据了解,怀柔区16个司法所中,除2个按AAA级标准建成的街道司法所正在等待验收外,其余14个镇乡司法所全部被市司法局命名为北京市AAA级规范化司法所,怀柔区司法局也因此荣获北京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特色推进奖”。

  规范场所带动规范工作

  怀北司法所坐落在通往雁栖湖APEC会场的大道旁,来往车辆远远就能看到那块书写着“司法”的蓝色标牌。走进司法所,“服务保障民生 维护公平正义”的标语迎面贴在粉刷一新的墙壁上,标语下崭新的办公桌和办公椅,是专为所里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每周来这里“坐班”的公益律师们准备的。

  大厅旁的一条过道内,一排功能用房从前到后分别挂着调解室、个别谈话室、接待室、检察联络室、档案器械室的标牌,房间内部的环境布置和家具摆放根据每个房间定位不同而各自不同。

  几天前,一名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就在这里接受了社区矫正公开宣告。

  “洪某,现就对你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的有关事项宣告如下,一要遵纪守法,按规定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在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宣告室内,司法行政警徽高悬在宣告室正墙中央,另一侧是“认罪服法 接受矫正”八个大字,社区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及权利、义务等内容也都一一公示上墙。桌椅呈“回”字型摆放,司法所所长、社区矫正抽调干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端坐在宣告台上,洪某站在对面,洪某的父亲、所在村的村委会代表、社会工作者都坐在两侧。随着公开宣告仪式的进行,屋内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笼罩。宣告后,公益律师给洪某逐字逐句解读了他的刑事判决书,洪某认真听着,深深低下了头。

  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怀柔全区各司法所对全部社区服刑人员接收、解除情况向社会公开宣告累计达到226次。

  怀北司法所长沈健壮告诉记者,在新司法所启用之前,全所只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8个工作人员挤在一起,要开展社区矫正公开宣告或是个别谈话都只能找镇政府其他会议室。会议室都是圆桌会议的形式,总感觉像是开会,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如今,专设的社区矫正宣告室终于让公开宣告工作步入规范,规范的公开宣告也对社区服刑人员形成一定的心理震慑力。

  据沈健壮介绍,除了社区矫正工作外,办公条件的改善给司法所各项工作开展都带来了便利。“之前司法所‘藏’在镇政府里,部分群众不太了解司法所的工作职能,需要法律帮助时也想不到找司法所。还有些群众本来想寻求帮助,可一看司法所连个说私密话儿的地方都没有,就不愿意来了。如今,司法所有了相对独立办公区域和明显的标识,来司法所寻求法律服务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我们明显感觉到,百姓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都有了提高,我们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存在感和责任感也都更重了。”

  规范工作促进服务延伸

  北房司法所装修一新的二层小楼门口,8平方米的LED显示屏循环播放着普法动漫,院内两侧整齐划一的法治宣传橱窗张贴着普法挂图和司法所职能简介,司法所专用的执法执勤车辆就停在院内。

  记者了解到,怀柔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除了功能用房的更新换代,装备保障同样没有落下。目前,该区16个司法所全部更新了执法执勤车辆,并安装有GPS监控系统和行车记录仪,配齐了录像机、照相机、移动办公设备等专业装备,执法记录仪、安全防范设备等矫正专用器械更是一个不少,且视频监控及声音采集设备覆盖了所内所有的功能用房。

  用怀柔区司法局局长张卫的话说:“司法所硬件升级还只是表象,核心的目标在于搭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更便捷的法律服务,缩短司法行政工作与基层群众的空间距离,拉近司法行政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考核下评”的工作思路,司法所的“软件”升级紧随其后。

  所长、司法助理员、社区矫正干警、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者、矫正协管员和专职调解员打造的团队成为怀柔区基层司法所的“标配”,专职工作人员达到8人以上,专业结构也更趋合理。

  史有学是桥梓司法所的专职调解员,获得过“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称号。今年61岁的他,在司法所开展调解工作已经15个年头,到了退休年龄,镇里都舍不得他走,又返聘了回来。老史说,这些年帮着镇里处理的各类案件,帮着村民调解的各类纠纷早都记不清有多少了。他调解有个习惯,一般都得到现场看看,看明白了、想清楚了才开口说和,成功率特别高。除了亲自调解,老史还负责培训村里的调解员,每年固定开一次培训大会,讲的都是农村最易发生的法律问题和最管用的调解技巧,平时,调解员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也都会第一个想到给老史打电话,问问怎么办。老史告诉记者,这些年工作下来,他最得意的其实不是自己调了多少案子,而是村里调解员化解矛盾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矛盾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就解决了。

  据怀柔区司法局副局长冯善武介绍,以司法所的专职调解员为核心,怀柔区已经建立起了近700人的村级骨干调解员队伍,基层规范化调委会创建达标率达到57.2%,区、镇两个层面对调解员开展的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及调解方法与技巧培训,培训率达到100%。此外,区财政为全区34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办公经费补贴,为1249名调解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协调镇、村对无固定工作人民调解员实行误工补贴,加强对人民调解案卷补贴力度,2015年审查调解卷宗1186卷、发放补贴36万余元,基层调解员积极性明显增强,基层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数占总数的60%。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具备了宽敞的接待场所和便捷的“e”点通视频法律咨询平台,怀柔的区、镇(乡)、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强大起来。不仅局内的“律师值班室”每日有律师“坐诊”,14个镇乡司法所也都开设了律师值班室,村居公益法律服务的数十名签约律师每周都会固定到其签约的镇乡司法所“坐班”半天,每月还要到签约村服务一天,为基层群众提供“贴身”的专业法律服务。由最初的电话闻声、线上见面每周一通的“e点通”,到现在的坐诊与巡诊同步、线上与线下结合、三级网络互补的立体化的村村通、天天通,怀柔区的法律咨询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了完整体系。

  突破瓶颈追求工作实效

  在怀柔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三年16个司法所的建设速度,所平均300平方米的用房面积,办公与功能用房相对分区的总体布局,以及安全监控系统与工作视频信息采集系统的高端配备,都让怀柔的基层司法所在北京市独树一帜。不过张卫坦陈,这一成果其实得来并不容易:“司法所要全面规范化,迎面而来的两大瓶颈,一是办公用房从何而来,二是建成后与镇乡政府相对独立,运转如何保障。”

  针对这两大难题,按照北京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怀柔区司法局确立了“两权分离”和“双主体责任”的全新思路。

  张卫解释说,“两权分离”即摒弃“一亩三分地”思维模式,区司法局放弃司法所用房的所有权,产权归镇乡政府所有,镇乡政府以出具正式公文形式确保司法所用房使用权。“双主体责任”,即区司法局负责统筹协调,负有司法所用房的选址、设计、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镇乡政府则负责解决房源、整合资源、组织施工等具体建设和运行保障的主体责任。“这种模式强化了属地政府的责任意识,针对性解决了地从哪来、由谁建设的关键问题,保证了全区整体推进、统一建设标准目标的实现。”张卫说。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解决司法所“难建不好养”的问题,怀柔区还明确了运行经费“属地保障”,即司法所的水、电、气暖等日常运行和工作人员食宿等后勤保障均由属地政府负责,为司法所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过三年的建设,怀柔区的司法所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司法行政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司法行政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怀柔区荣获“2011-2015年度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雁栖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怀柔镇司法所、琉璃庙司法所获评“北京市示范司法所”,怀柔镇司法所原所长孙林海被评为全市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唯一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琉璃庙司法所长袁明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张卫告诉记者,接下来司法局将把目光聚焦于基层司法行政职能的发挥,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更多地进村入户,让司法行政工作从等老百姓“找上门”向把法律服务“送进村门、院门、家门”转变。(李松 黄洁 王倩)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