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万名干部深入开展“走基层抓化解促和谐”司法为民百日专项活动纪实
【通讯员 华文胜】3月3日,汉中盆地乍暖还寒,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一大早,省司法厅厅长乌永陶来到洋县磨子桥镇司法所调解室,一起因交通事故致死赔款分割纠纷案调处正在进行。这起案子经村里和司法所多次调解未能解决,在乌永陶厅长入情、入理、入法及“背靠背式”耐心调解下,使这起疑难纠纷当场得以化解,翁婿握手言和,调解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这只是陕西省司法厅落实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为确保全省特别是全国“两会”召开的社会和谐稳定而开展的“走基层、抓化解、促和谐“司法为民百日专项活动的一个片段。
为扎实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陕西省司法厅在去年开展“走百所、进千家、访万人“活动的基础上,从2月20日至5月30日,组织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万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集中开展 “当一次人民调解员、化解一件疑难纠纷、讲一堂法制课、当一次司法所长、做一次社区矫正官、做一次安置帮教调研和指导一次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省司法厅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10个工作组,分两批深入全省11个地市(区)的基层单位和群众当中,与基层干部一道下农村进社区,入村舍到田间,俯下身子调解纠纷,放下架子问计与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矛盾纠纷都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一道防线也就稳固了”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任务中的重中之重。2月底以来,一场从乡镇(街道)到村(居)农户,从广大农村到繁华都市的大范围、全覆盖“梳篦式”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正在全省各地展开。
3月3日,汉中工作组在乌永陶厅长带领下来到洋县洋州镇东城社区了解人民调解和“德法同治”创新模式开展情况。“社区调委会运行情况怎样一年能调多少纠纷”乌永陶向社区主任侯博问道,“调委会聘请了两名热心调解工作的退休干部,他们担任过乡镇长和书记,阅历经验丰富,既发挥余热又促进和谐”,“今年来发生3起纠纷已全部调处,社区已连续8年无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侯博主任回答,乌永陶听罢赞许地点点头,要求要认真总结推广。离开东城社区,工作组又来到位于汉江以南的磨子桥镇司法所。下午3时,在镇司法所调解室,乌永陶厅长和司法所的干部一道,现场调解该镇杨湾村十组村民张红如交通事故致死赔款分割纠纷案。调解中,死者涨红如的父亲、71岁的张敬华和女婿王勇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眼看因赔款保管分歧陷入僵局,乌永陶立即采取“背靠背疏导式”调解法,入情、入理、入法“三招妙法”并用,使这场事发后因赔偿引发群体上访、赔款到位后分割问题引发的疑难纠纷当场得到化解。“你们在繁忙中来到镇上,在我们刚安葬完亲人又因赔款分割纷争不休的时候,亲临现场调解,化解了我们之间的纠纷,我们十分感谢,感谢党的好干部”,张敬华老人发自肺腑话语引起全场一片掌声。乌永陶说:“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把法理讲清,把工作做细,问题再难还是能解决的”。
金台区陈仓镇进新村韩晓喜、韩喜科兄弟因拆迁过程中对祖宅分割发生矛盾,7个多月来日渐激化,亲人反目使独居的80多岁老母亲伤心不已,卧病在床。宝鸡工作组获知情况后,由侯耀军副厅长亲自进行调解,通过给韩晓喜、韩喜科兄弟俩耐心细致的讲法律、说道理、谈利害,最终彻底化解这起纠纷。当母亲看到兄弟二人握手言和时,泣不成声地说:“感谢侯厅长,感谢司法厅”。
3月6日上午,延安工作组在黄陵县桥山镇肖川村走访时,被该村村民曹某挡住了去路。“我听说你们是省司法厅的,是人民调解专家,希望您们帮我调解自己家与邻居穆某之间的水路纠纷。”曹某满脸期盼地说。张宝明副巡视员听后立即去现场查看究竟,并把双方叫到该村调解室进行现场调解。在调解室,张宝明先听取双方的陈述,摸清了纠纷的原由。原来,当事人曹某住在穆某的后边,曹某在穆某家的房子后深挖排水渠,穆某不让挖壕,也不让排水。担心所挖的排水渠离自己家的房子太近,天一下,雨水就会渗透到房子的地基造成自家的房子倒塌。经张宝明向双方耐心讲解《民法通则》、《侵权责任》等有关法律规定,从法律和邻里和睦相处的角度分析劝说双方当事人。经过几番周折,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拖了一年之久的邻里纠纷得到解决。当事人曹某和穆某激动的握着张宝明的手说:“今天,多亏您给我俩家调解,要不是您,我们俩家之间的纠纷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也不能这么快和好如初,我们很感谢!”
一些疑难矛盾纠纷,通过工作组和当地司法人员的共同努力,都成功地解决或缓和了矛盾纠纷。安康工作组在宁陕县筒车湾镇有效化解了一起8年未能解决的村民林地划界纠纷;渭南工作组及时化解了韩城市五峰镇据沟村张某劳务纠纷案和华县大明镇李某婚姻纠纷案;榆林工作组有效化解了靖边县张家畔镇西街办事处修路与村民宅基地纠纷;西安工作组通过细致入微的耐心调解,使几年未能解决的蓝田县蓝关镇新寨村王某房屋界址纠纷得以解决。
至5月底活动结束,全省共排查纠纷26690件,接待当事人 145448人,调处矛盾纠纷37046件,调解成功35545件,成功率96%,防止民转刑案件208件,阻止并化解“两会”期间进京访67件,指导调委会规范化建设31996个,督促落实调解补助县区77个,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专业法律知识是我们基层干部群众最需要的”
讲一堂法制课,对基层司法所干警、人民调解员和干部群众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是本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3月6日一大早,西乡县职教中心一楼大会议室里前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司法所干警、调委会主任及人民调解员座无虚席,台上授课者精心的讲授吸引大家专心听、认真记,会场一片肃静,秩序井然,一堂交通安全法讲座正在进行。在3个小时的时间里,汉中工作组成员、省律协副会长李明仁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丰富的办案实践和翔实的资料对交通安全法进行了辅导讲解,并和参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城关司法所长张慧琳听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调案子情和理讲得多,而从法律角度化解用的少,今天的讲座不但学到更多的专业法律知识,还学到了调解方法。”
3月5日上午,在平利县城关镇政府大会议室里,安康工作组成员、省律协副会长、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窦醒亚主任主讲的法制讲座暨调解员培训大受欢迎,原计划60多人参加,可一下子来了100多人,原本讲1个多小时,结果讲了2个多小时也结束不了。大家不顾会议室内人多拥挤,认真听讲,积极踊跃提问,培训效果超出预期。在岚皋县滔河镇九年制中心学校,组织了校园法制教育讲座,受教育师生近千人。
在咸阳市长武县,工作组成员、省律协赵黎明会长对全县机关干部进行了一场生动的高层次“依法行政”法制授课,使200多名干部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和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西安工作组先后深入户县、蓝田、阎良、临潼等县区,举办法制讲座4场,人民调解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4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听众2000多人次;商洛工作组共在商洛、洛南、丹凤等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800份,受教育4200人。同时配合市司法局在全市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118”工程,即在每个县区举办1场大型文艺演出,建设1个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和8条法治文化街。
铜川工作组深入宜君、印台、王益和耀州等县区部分乡镇司法所、街道办、村(社区)、调委会等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一线,共办法制讲座培训5场,接受法律咨询200多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4000余份;宝鸡工作组坚持集中宣传与个案宣传相结合,组织律师举办法制讲座18场,提出法律建议32条,组织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培训班3次,培训调解员370人,指导51个民主法治村建设,着力推进法制宣传社会化。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以来共举办律师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会494场次,受众达20.2万人次,发放法律政策书籍等资料16.2万份,开展调解员培训1022场次,培训29960人,还制作普法日历画、普法手绢、普法手提袋等常用物品免费发放。在“法律六进”的基础上,还创新开展法律“进军营”、“进监所”、“进工地”、“进景区”等,打造了普法宣传新品牌。
“钱花在信访上不如花在人民调解上”
被誉为“东方一枝花”的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人民调解法》自颁布实施来,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成为影响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摸清基层工作实际,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这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3月5日上午,乌永陶厅长冒着小雨来到了南郑县大河坝镇店子街村委会调研。“村里现在有没有上访,调解补贴落实没有”乌永陶厅长向村调委会主任许瑞学问道。“我们村近年来没有一起矛盾上交,也没有过上访,我这个调委会主任是专职的。一般纠纷80至100元,复杂纠纷每件200-300元的‘以案定补’全都落实了”,50来岁的许瑞学欣然回答。“你觉得哪些纠纷难调工作中还有什么困难和建议”许瑞学答道:“拆迁安置纠纷比较棘手。我的工资待遇与村支书、主任一样,没什么困难,建议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调解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你们的做法和建议很好,回去后要好好总结吸纳,向全省推广”,乌永陶说道。
离开店子街村,汉中工作组又先后对该镇油坊社区、大河坎镇司法所、圣水镇新营村及中营村进行调研。当了解到南郑县以前在信访上花费大量投入但效果差,近年转变认识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后,不但大大节约了经费,还换来了和谐稳定的情况后,工作组当即将其作为典型进行认真总结。“由于调解工作的加强,矛盾纠纷大幅下降。2011年全县纠纷达1万多件,2012年下降到7000件,2013年则减少到4000多件”,“人民调解这个基础工作做实了好处多,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南郑县委书记李鸿儒由衷说道。
清涧、定边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自2012年成立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将调解中心与法援中心合署办公,聘请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贤达人士担任首席人民调解员,在全县各部门和乡镇聘请信息联络员,形成了“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使人民调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大大下降,榆林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及时进行挖掘总结,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活动以来,省厅工作组及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干部坚持上群众门、说百姓话,把访民意贯穿始终,注重在摸实情上下功夫。各工作组严守纪律规定,坚持轻车简从,做到不迎送不陪同,吃在机关灶、路边店,住在一般旅店,自付伙食费,不给基层添麻烦,树立了司法行政干部良好形象。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2710 个乡镇(街道)、 35510个村组(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慰问重点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填写活动记录卡等形式,全面了解各界人士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了解程度,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共走访司法所2710个、调委会64288个、民主法治村2870个,发放调查问卷18.9万份,征求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十大类36130条,使老百姓在和干部拉家常中道出了心里话。
“加强对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就能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
当一次司法所长,做一次社区矫正官,是各工作组走基层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3月6日上午,汉中工作组来到西乡县城关镇王丰村三组社区矫正人员王吉兴家进行走访。年近六旬的王吉兴2011年7月因盗窃罪被判刑3年半,因患严重心脏病被保外就医在社区服刑,妻子数年前离家出走已改嫁他人,至今未办离婚手续,虽多次要求其回家,但始终未回家露面,仅有的儿子在外地打工,30来岁仍未成家,加之一年前做心脏手术花费数万元,使这个贫困孤苦的家庭雪上加霜。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组当即与同去的县、镇司法干部商议,尽快与民政部门联系协调为王吉兴落实低保,为其与前妻办理离婚手续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其再婚的后顾之忧。王吉兴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关心,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延安工作组在回访吴起县洛源镇姚沟村社区服刑人员宋书明和城关镇岔村安置帮教对象高有时,详细了解其改造和生活情况,看到其去年洪灾后家庭十分困难的实际,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和社区将其列为重点救济对象,并带去了米面油等物品。
在岚皋县四季镇长梁村回访法律援助当事人陈某时,当看到其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的实际情况,安康工作组当即捐助现金500元,以解其燃眉之急。当了解到该县孟石岭社区服刑人员姚某自主创业,建设了大棚菜、沼气池、养猪场,积极安置其他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的做法后,及时协调县司法局想方设法进行帮扶宣传,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宝鸡工作组在当一次司法所长,做一次社区矫正官中,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宣告仪式、集体训练、公益劳动20场次,指导渭滨区司法局推进社区矫正“四个一、五定期、七必谈”工作新机制,并推行16名交通肇事社区服刑人员担任交通文明岗、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的针对性矫正新举措;渭南工作组一行先后参与社区矫正对象宣告仪式13场次,回访社区服刑人员30人,走访安置帮教基地3个,回访安置帮教对象29人。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特点,坚持把帮扶贯穿始终,注重在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累计参与社区矫正宣告仪式319场,指导社区矫正对象1599名,走访安置帮教基地106个,回访安置帮教对象 4670名,干部个人自发捐款4万余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156件。
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司法行政干部收获良多,感受颇深。大家深深感到:“浮在机关就不了解基层的实际和群众的需求,也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只有走下去、沉下去,握百姓手,解群众难,沾一脚泥,才能接地气转作风长才干,才能密切与群众的感情,才能筑牢和谐稳定的根基。”
来源:厅研究处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