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六项行动”开展以来,榆林监狱按照省局统一部署,以监狱管理规范化提升行动为引领,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着力推动监狱各项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违禁品治理“常态化”。榆林监狱按照“外管内查堵源头”的思路,大力推进违禁品常态化治理。一是把好“带入关”。从去年12月开始实行新收押服刑人员“裸身入监”,由监狱统一配发生活用品和衣物,确保违禁品“零带入”;二是把好“存在关”。坚持监狱每月一次、监区每周一次突击清监和不定期尿检,注重发挥耳目和“四员”监督作用,确保违禁品“零存在”;三是把好“传送关”。加强警察职工及外协人员管理,不准任何人私带物品进监,禁止外协人员与服刑人员私自接触,确保违禁品“零传送”。
二、执法考察“视频化”。针对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榆林监狱在该类案件办理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入数码摄录机,形成了全方位的视频证据。监狱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委员会通过视频可以直观了解相关服刑人员病情及表现,为会议评审提供强有力佐证。同时,这些可以长久保存的视频资料,极大地方便了执法监督员进行执法监督,防止了暗箱操作和执法不公。另外,在服刑人员考察过程中进行全程摄像,能够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进而提升了监狱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个别教育“无纸化”。传统的个别教育都是警察一边谈话一边记录,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谈话的连续性造成影响,不利于话题的深入。榆林监狱在深入分析传统个别教育方式利弊和去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于今年在全监狱推行录音式个别教育。一是提升了谈话的真实性,杜绝了事后补记或是临时凑数,确保了个别教育不流于形式,能够扎扎实实开展。二是避免了警察思维受现场记载影响,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谈话技巧的培养,提高个别谈话教育质量。三是提高了个别教育效率,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时间,方便了证据的长期保存和查询。
四、病残管理“人性化”。一是配齐硬件设施。设立了医务室和传染病监舍,配备了扶手、坐便器、防滑垫等专用设施,建成了安装健身器材的“阳光沐浴广场”。二是加强医疗力量。选拔具有行医资格的警察担任监区副职,实行医疗防疫站医生每周三次坐诊,安排犯医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三是细化病犯管理。根据病情将病犯分为四类,每类对应一种互监板牌和胸卡颜色,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处置方式。四是突出人文关怀。建立互助小组,开展五心教育,实施独立的计分考核政策,坚持每天对病犯进行康复训练。五是进行实时监控。自筹自筹资金为老病残监区安装监控设施,值班警察可以随时监控病犯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五、医药管理“信息化”。在全系统率先引进了医药管理软件系统,用信息化助推监狱医药管理规范化。一是规范了医疗工作。大夫将服刑人员就医时间、诊断结论、处置措施等情况直接输入信息系统,简化了医疗文书书写,方便了病案保存和查询。二是规范了药品管理。工作人员只要将药品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就可以随时掌握药品有效期、流向、消耗和库存情况,实现药品动态化管理。三是规范了人员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一站式查询,既节约了人力,又便于监狱管理。
来源:厅办公室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