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咸阳市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联合表彰为“2006—2010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城市”。
“五五”普法期间,咸阳市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决议》,突出重点人群宣传法律、大力深化“法律六进”工作、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着力整合普法资源,全面提升了全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从而创出了一条具有咸阳特色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路子。
完善机制夯实责任。咸阳市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该市市委、市政府在每个五年普法初期,都能够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普法规划》,成为一定阶段普法工作中的纲领性文件。坚持定期召开全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定期视察监督工作,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每年与成员单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根据工作进展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夯实了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层层召开大会,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了普法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有监督。
突出重点宣传法律。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人员和农民等五类重点人群,因人施教,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深化普法宣传工作。我市创立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成为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制度建设的全省首创;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活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全市90%大中型企业配备法律顾问,95%设置了法律事务所;全市适时开展了“万名村官法律知识培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特色活动更加有效地加强了对五类重点人群的普法宣传。
“法律六进”深化效果。咸阳市依托“法律六进”这一活动载体,开展卓有成效的普法宣传活动。全市各单位成立“五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宣传分队,贴进群众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宣传。举办“法律与你同行”走进咸阳大型法律知识挑战赛、“依法治国重塑人生”专题晚会、“法律促和谐、戏曲传真情”大型听众见面会,极大地促进了法律宣传活动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竞赛近3000余场次,散发宣传资料360多万份,展出宣传板面、图片18000余块。
丰富载体形式鲜活。这是咸阳市“五五”普法工作的又一大亮点。赶法制宣传大集、编印普法口袋丛书、撰写普法三字经、开辟新闻媒体法治栏目等;五年来,全市182个乡镇司法所开展法制大集宣传6000多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40多万份,编印各类法律系列读物130多种1310多万本,市司法局编印普法口袋丛书20多万本,印制普法三字经挂历、台历计6万多张(本),市电视台每周播放三期《法制聚焦》专题,咸阳日报每周一期《民主法制》专刑。其中我市编印普法口袋丛书这一创新做法受到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在“五五”普法工作实施中,咸阳市坚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法治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全市社会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秦都区东张村、泾阳县樊尧村、礼泉县袁家村、彬县西坡乡岩村先后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受到省级法治创建活动表彰单位6个。2009年8月,全省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现场会在咸阳召开,咸阳法治城市经验在全省推广。
整合资源全民普法。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是咸阳市“五五”普法初期的一项新思路。普法工作是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仅靠司法行政机关的力量是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制度,注重整合成员单位普法力量资源,抓住全年20多个与法律颁布实施有关的纪念日子可调动36个工作部门参与普法宣传,收集55条法治宣传标语在司法网、司法杂志连续刊载,主动与市交通、环保、交警、城建等部门和广告公司联系,取得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作为公益广告在全市各电子屏幕昼夜滚动播出。司法行政系统双“115”工程,在全市2700多个行政村中积极开展,取得良好的法律宣传效果。其中以纪念日法制宣传构建普法大格局的做法,成为全省的一大创举,被全面交流推广。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