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莲湖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以追求快捷高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从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出发,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于去年11月率先在全省建成“一厅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目前免费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咨询7694人次,办理各类公证事务14458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26件,指导调解纠纷1569件,现场调解疑难复杂纠纷131件,完成监狱、法院委托调查评估48件,组织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34批次,开展个案心理辅导45余人次。
一、积极探索,打造综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在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过程中,莲湖区司法局邀请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协同论证,逐步明确法律服务体系的组织构架,结合莲湖现状,初步形成了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柱,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六大服务板块为核心的互联互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搭建覆盖全区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2013年,莲湖区采取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参与,区国资部门具体实施的模式,积极争取中省政法专项资金支持,购置了位于西关正街的莲湖文化大厦三、四层,建立起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一厅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指导街道一级建立“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职能作用,为居民提供“4+2”自主服务和联络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4项自主法律服务即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帮扶;2项联络服务即公证联络服务和法律援助联络服务)。社区一级依托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N+5群众工作室等服务载体,建立覆盖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3+2”贴心法律服务和联络法律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3项贴心法律服务即“三官一律”专业法律服务团和社区调委会定期开展法制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对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扶服务;2项联络法律服务即公证联络服务和法律援助联络服务),将司法行政各项职能进行整合下沉到社区,延伸到每位群众身边。
2.打造以中心为龙头的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东邻西大街商业板块,西邻土门商圈,南接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区、北壤大兴新区,地处莲湖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中心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在三楼设置了导办台、自助抽号机、填单区、等候区,开设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国内公证、涉外公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咨询等八大服务窗口,形成了综合性、高效能的法律服务接待大厅,实现在服务窗口的前置服务。在四楼设置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三调联动”协调、公证服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帮扶、法律事务服务指导六大核心板块,区公证处、区法律援助中心整体迁入、区属专业律师事务所进驻值守、为群众提供专业办理事项的集中服务,每个板块对应专项业务区域,实行统一接待、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有效提升了法律服务效能和质量,通过法律资源相互配合、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实现了由中心出发辐射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3.设置六大核心服务板块服务全区
法制宣传板块设置有法律图书角,放置各类法律书籍,方便群众查阅;设置大型LED电子屏,滚动播放法律援助、常用法律法规普法动漫,便于群众在等候时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定期开展普法大讲堂,聘请法律专家就群众身边的大情小事进行以案说法,实现“近民普法”。法律援助板块设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法律援助12348接听室、非诉案件调解室及法律援助中心私密会谈室。开辟农民工、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当事人提供预约援助和上门援助服务。 “三调联动”协调板块设置调解厅、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合议庭和“三调联动”协调办公室。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为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进行即时调解或对街道工作站、社区工作室、专业调解组织以及行政调解中遇到的疑难案件启动“三调联动”调解程序,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维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公证服务板块设置行政执法公证监督室、涉港澳台公证事务室、网络侵权公证保全室、交通事故提存公证室、中小企业法律实务公证室、银企债权强制执行公证室、国内民事权益公证室八个业务部室,开展专项公证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帮扶板块设置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办公室、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室、信息采集档案室、心理咨询室、沙盘干预治疗室、定位监测室、训诫室、社区矫正检察室,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协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法律事务服务和指导板块设置法律事务服务办公室、私密会谈室、法律事务管理办公室,审核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重大事项决策意见,开展重点项目评估和可行性论证,为涉访部门出具法律意见书和代理涉访案件法律服务,同时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法律服务。
二、规范运行,公共法律服务初显成效
莲湖区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通过创新服务工作方式,丰富板块服务内容,不断规范管理运行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部门横向协作明显增强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合议庭作用,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累计对89起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了司法确认,确认金额达300余万元。中心公证员对城管执法过程中的特定环节进行证据保全,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又保护了商户的合法权利,累计办理证据保全公证195件,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区总工会、公安莲湖分局、交警莲湖大队、区人社局等职能部门分别与中心建立了职工纠纷调解、治安案件调解、交通事故调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等公益法律服务常态工作机制,使原本单一的行政职能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使公共法律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如某酒店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经区法院判决后,中心及劳动监察大队、区法院发挥合力,上门宣讲相关法律,使该酒店管理层深受触动,主动请求对在职和退职的23名员工的社会保险纠纷进行集中调解,中心启动“三调联动”机制,妥善处理了这一纠纷,陕西工人日报专版进行报道,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2.内部服务机制日趋完善
建立了法律援助“1122”案件质量管理机制,通过受援人与承办律师的两次对接和受援人对承办律师的两次选择,在案件质量动态跟踪检查组和作风建设督导组全程监督下,保证了今年承办的350件援助案件,均受到当事人的称赞;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带动下加快了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衔接步伐,建立了“援调对接”工作机制,使更多的法律援助案件通过非诉调解得以化解,累计为受援群众维护权益金额近600万元;社区矫正工作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要求,在公、检、法、司和街道、社区的通力协作下落实监管措施,达到了人员接收规范化、档案管理制式化、心理矫治全程化、矫正学习常态化、公益劳动特色化、帮困扶助经常化、考核奖惩公开化,未出现一例脱漏管现像。通过对社区矫正犯罪类型和多发矛盾纠纷化解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不断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区法院向中心移交了十余名因酒后危险驾驶罪适用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中心启动预防机制,邀请交警莲湖大队交警,在中心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讲座,提升了群众安全意识,降低了不稳定因素发生。
3.法律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区政府法律顾问团、重点项目法律顾问团和信访案件法律顾问团35名法律专家强强联合,为区委、区政府依法决策,防范法律风险发挥出更显著作用,今年以来,参加区政府专题会议35人次,参加全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论证会22人次,审查规范性文件、合同16份,出具法律意见书21份,避免经济损失约2.9亿元。法律顾问备案制度得到落实,全区35个行政部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其中新增10个部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供给模式得到确立,通过竞争择优,选择优秀律所和执业律师,开展面向群众的咨询服务和代理服务,由政府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保证了法律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和便利性。区属11家律师事务所组建了百名律师服务团,围绕中心辐射服务9个街道网格和134个社区网格,参与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活动,为辖区驻地企业、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一对一的专业法律服务,今年已开展法律宣讲42场,化解矛盾纠纷241件,接受法律咨询4500人次。公证工作打破传统的服务方式,细化服务群体,以服务领域划分网格对象,积极融入公共法律体系的各个触角,缩短与服务对象的距离,累计受益群众达46000余人,减免各类费用230多万元。
来源:莲湖区司法局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