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延安监狱积极主导监地“无缝对接”机制,着力提升矫治帮扶工作科学化水平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2-12-11 14:12 来源:陕西省司法厅 浏览数: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监狱站在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以贯彻“首要标准”,促进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目标,通过建立与司法局帮教对接机制,延伸监狱管理链条,实现了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有力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一、坚持每季度例会制,实行面对面、一对一安置帮教交接。今年以来,延安监狱每季度召开一次安置帮教座谈会,延安地区13个司法局全部参加。会上司法局干警与刑释人员当场签订《安置帮教责任书》,达成长期帮教协议,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回归社会后的实际困难,防止他们因生计问题重新犯罪。座谈会后监狱将每季度减刑、假释的延安籍刑释人员交由各县(区)司法局参会干警直接接回,实施社区矫正,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实现了监狱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二、强化技术教育、学会就业谋生技能。为确保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就业谋生,监狱在加大教育改造投入的同时,积极与延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在狱内开办了服刑人员狱内技校,开设了计算机、缝纫、烹调、印刷、农业实用技能等培训课程,保证服刑人员能够在狱内改造期间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服刑人员职业技能获证率每年达90%以上。此外,监狱与延安市政法、劳动、民政、工商等部门建立共建关系,为刑释后就业谋生铺平道路,实现狱内技能学习与社会就业的对接。

  三、强化出监教育,开展出监前评估工作。延安监狱是全省3个出监监区之一。为了使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全面掌握每一名刑释人员的具体情况,为回归社会后安置帮教提供依据,监狱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前三个月,对其在狱内认罪悔罪态度、心理情况、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刑释后可能遇到的生活困难、适应社会能力等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将刑释人员的《延安监狱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表》,提前邮寄到其户籍所在地司法局,做到改造表现与帮扶措施的对接。

  四、注重信息收集、不断完善安置帮教工作。去年以来,监狱推行罪犯出监前谈话制度,由监企领导对刑释人员进行刑释前谈话,了解和掌握其真实状况和思想动态,听取他们对监狱执法、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监狱对近年释放出狱的1260人进行跟踪调查,主要对他们回归后从事何种职业、生存状况、守法情况等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用回归社会后成功自主创业的典型人、典型事,对即将出监人员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增强了他们回归社会后的信心,为落实安置帮教、实现无缝对接工作奠定基础。

  五、注重社会帮教、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今年以来,监狱共举办不同形式的帮教会8次,邀请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社会知名人士、服刑人员家属等走进监管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工作,让刑释人员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亲人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增强改造信心,为无缝对接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据省监狱管理局提供材料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