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省延安监狱联手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困难服刑人员帮教工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03-20 11:03 来源:延安监狱 浏览数:

【通讯员   高向荣】为了切实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定个别服刑人员由于子女无人照料、上不起学等原因给改造带来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的子女健康成长,防止流落街头或违法犯罪,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延安监狱多次邀请延安市市妇联、团市委、司法局等多家社会单位走进监狱开展帮教活动。把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延伸到高墙之外,通过社会力量的有效帮扶教育,困难服刑人员改造思想稳定,改好率明显提高。

利用来监接受警示教育人士进行帮教。延安市26家单位及许多来监警示教育的社会爱心人士与困难服刑人员建立了长期帮教关系。2011年监狱党委决定用警示教育社会帮教基金成立“困难服刑人员爱心帮扶基金”,为服刑人员子女上大学及困难家庭提供爱心帮助,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几年来,监狱先后拿出7万余元,帮扶困难服刑人员达138名。资助11名高考成绩优异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两万七千多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走访慰问18个困难人员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某监区服刑人员何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妻子与其离婚后独自带着两个儿子靠在餐馆打工的一千多元维持生计。2011年,何某的大儿子被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录取后,延安监狱监狱长丁志军同志知道后亲自走访了何某的家庭,给予了三千元的爱心助学金。何某得知后,十分感激,表示一定要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报答社会。

与延安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为了让“三无”服刑人员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监狱积极联系延安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帮教活动。在延安团市委开展的“共青团爱心行动”中,监狱为“三无”人员筹集到三万元的爱心救助资金。还与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联系,为30名失去生活依靠的服刑人员子女争取到21000分散助养金,及时送到他们手中。延安市妇联在延安监狱专门开展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对安塞籍服刑人员樊某、宝塔区籍服刑人员刘某等36名延安籍特困服刑人员的40名未成年子女进行了帮扶资助,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入学困难,防止这些未成年人流浪、失学,误入歧途。多次邀请延安市妇联同志多次走进监狱以慰问演出、召开座谈会、赠送礼品和发放慰问金以及给服刑人员过生日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受到全体服刑人员的热烈欢迎。截至目前,延安市各级妇联已对36名困难服刑人员的40名子女全部进行了慰问和帮扶。同时,动员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与36名困难服刑人员的40名子女结成帮扶对子,发放“一对一”或“一对多”爱心卡,进行长期帮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就此项工作作了批示:“妇联的这项工作很好,应予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服刑人员子女工作机制,让下一代受到良好教育,不致重蹈父辈的覆辙,应成为我们的责任”。延安电视台为此制作专题节目,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建立延安大学心理系延安监狱教学实践基地。为了缓解“三无”服刑人员的心理压力,延安大学心理系在延安监狱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定期走进监狱开展心理咨询和社会帮教,面对面为“三无”服刑人员搭建心桥,化解心结,通过大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许多“三无”服刑人员变得阳光起来,改造积极性明显提高。

落实无缝对接,实施安置帮教。不断完善“无缝对接”机制,监狱与延安市13个县(区)司法局建立长期的“无缝对接”关系。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无缝对接”座谈会,监狱将本季度刑满释放罪犯交予延安市各县(区)司法局、司法所干警、服刑人员家属手中,帮助刑释人员解决回归社会后的实际困难,防止他们因生计问题重新犯罪。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