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渭南市司法局坚持从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大局出发,以创新的思路破题,用创新的措施驱动,靠创新的办法落实,改革创新,勇创一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创新中努力提升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做出贡献。
一、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夯实司法行政发展根基
以创建全省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示范市为目标,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支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意见》,落实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解决了司法所副科建制,达到了所均5名以上工作人员的要求;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市、县两级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经费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克难攻坚,高标准开工建设了4个县(市、区)司法业务用房,县均面积4000平米以上,其他县市的业务用房也将按此标准在今明两年相继开工。目前,全市143个司法所标识统一,管理规范,调解文化墙醒目,各项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去年9月,省政府、省司法厅相继在渭南市召开了全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暨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和全省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了渭南市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显著成效。
二、以创新机制为引领,提升整体工作上水平
创新工作落实机制,推行大观摩、大评比、大促进活动。创新律师服务方式,选派知名律师进驻市、县“两会”,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创新律师管理模式,在健全完善律师入职宣誓、律师社会责任报告、律师事务所主任年度述职等制度的基础上,又率先建立风险告知、首问笔录、案件质量回访跟踪及执业保证金四项制度;探索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管理方式,建立案件评查、评议、回访、执业培训、执业道德、执业纪律日常监管机制;深化“法律六进”,全面推行法律知识进教堂、进网吧、进军营活动,将法律“六进”变为“九进”;持续深化市、区公证机构“合署办证”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了合署办证领域。在此引领下,全市各基层单位创新不断,亮点纷呈,蒲城、大荔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潼关、华县的法治文化宣传长廊,韩城的村企矛盾、景区矛盾调解中心,合阳的“说事日”,澄城的“五法”调解法,临渭区的党员流动维权中心,潼关的“多帮一”安置帮教工作机制等都属首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形成了县县有特色、事事有亮点的创新工作格局,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市司法局共荣获各项集体荣誉30余项。
三、以观摩评比为手段,实现重点工作新突破
针对制约司法行政工作的难点和瓶颈,司法局将社区矫正工作、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法治文化建设、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及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五项工作作为全年的突破重点,以此带动整体工作上台阶。采取各县自荐亮点、市局研究筛选,县市局长参加,县级主管领导陪同,媒体跟进报道,现场点评讲评等方式,对确定的55个点进行了集中巡回观摩。通过观摩评比,使各项工作在交流中比较、在比较中提升,实现了五项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局,市、县、镇三级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开通,形成了融人防、技防为一体的接收入矫、教育矫治、帮扶帮教、解矫衔接等规范化工作体系;各县市均建立起1—2个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初步形成了名称规范、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效果明显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调解组织网络日益完善,全市共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82个,大荔、澄城、蒲城、富平等县还相继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法治文化建设匠心独具,各有特色,超额完成了省司法厅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
四、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结合“四严格一提升”,持续推进“6+1”惠民工程,大力开展“三问三解”大下访活动;以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积极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系列活动;以治庸、治懒、治散为切入点,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整顿机关作风,建立目标责任台账,实行挂账销号,动态监管,跟踪问效;深化日考勤、月考核、季奖评工作机制,做到及时兑现、奖惩分明,全年局机关共兑现奖励资金3万余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实施轮岗交流、竞争上岗,提拔交流科级干部14名,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去年,作为渭南唯一一家市直单位,市司法局关于“创先争优”、“为民服务”、落实“三问三解”等活动的宣传片,在全市庆“七一”颁奖晚会上进行了背景专题播放,充分展示了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风貌,激发了生机与活力。(据渭南市司法局提供材料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