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秦都区司法局“五化模式”助推社区矫正开创新局面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08-25 18:08 来源:秦都区司法局 浏览数:

咸阳市秦都区司法局以“固本强基,规范管理”为思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建成了目前全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全、标准最高的社区矫正中心和“新航中途之家”。

中心占地17.5亩,集教育、培训、食宿为一体,现有房屋1500多平方米,分为办公区、食宿区、种植区、养殖区四大功能区,设有监控室、宣告室、心理矫治室、训诫室、图书室等功能科室10多个。日常可容纳全区687名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进行集中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实习、技术示范、心理咨询和“三假”、“三无”人员临时性安置。中心建成后,秦都区司法局积极探索规范机制建立,创新矫正“组织建设网络化、机制建设规范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寓教于乐多样化、帮扶解困人性化”等“五化” 工作模式,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未出现漏管、脱管,无重新犯罪。

组织建设网络化。按照“分类指导、属地管理、方便监管”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12个监管网格,又将社区、村划分为若干小网格,在全区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监管网络。同时,选聘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律师、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组建了矫正安帮工作协会,参与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的监管教育和帮扶济困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执法队伍32人,专业人员8人,志愿者160多人,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机制建设规范化。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通知》、《秦都区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暂行规定》等文件,制作了社区矫正人员移交接收相关法律文书范本,规范社区矫正人员接收、入矫、监管、解矫等环节,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动态考核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公、检、法、司及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重点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分级实行(宽管、普管、严管)管理,并严格按照矫正人员档案要求,对全区社区矫正人员做到了一人一档。

监督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科技管控平台,实现监管工作从“人防”到“技防”转变。建立对中心内的教育、劳动、宣告等主要场所全程进行视频监控的安全监控系统,开通对矫正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手机定位系统,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建立矫正人员电子信息卡电子档案系统,矫正人员将指纹、瞳孔双重身份确认登记每月的出勤和学习教育情况。

寓教于乐多样化。注重心理矫治。在给每位矫正对象发放《矫正人员须知手册》,开展规范性矫正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地教育活动。开办心理咨询专家座诊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和心理矫治。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赴咸阳红色基地——咸阳阻击战龙泉坊革命烈士纪念馆接受教育。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干警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比赛,举办文艺联谊汇演,拉近司法干警与矫正人员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促进顺利回归。

帮扶解困人性化。依托中心、秦都区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和区再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种植、养殖、电脑、车间焊工等技能培训。向社区矫正劳动教育见习基地推荐安置矫正人员,协调有关部门为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就业、医保、社保、庄基等问题,为矫正人员办理社保。在开展的结对帮扶和集中就助活动中,帮助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组建了新的家庭。节庆期间对全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走访,为生活困难的矫正人员送去生活物资,使社区服刑人员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激发了他们悔过自新、自觉接受改造的自觉性。

来源:秦都区司法局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