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石泉县司法局以全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和全市“枫桥式司法所”创建为契机,从厘清阵地建设、人才培育、融合发展等方面定位思路,以创促建,全面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行稳致远。全县11个司法所全部达到全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和全市“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标准,其中10个司法所已通过全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命名、3个司法所荣获全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示范单位,池河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司法所干部荣获县级及以上表彰18人次。
聚焦阵地打造定基点,提升服务定位
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素保障、亮点特色打造”为基点,按照“立足当前、找眼长远”的思路,通过落实党的基层组织、要素保障、差异化特色亮点打造“三个全覆盖”,切实把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定位。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按照“党建统领司法行政工作,司法行政业务延伸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石泉县司法局在11个司法所成立3个片区党支部,实现司法所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基层司法所片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基本党建制度,为司法所服务群众、履行职责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落实基层要素保障全覆盖,按照面积达标、权属明晰、场所独立、外观统一、布局合理的要求,通过公产划拨的方式解决司法所业务用房6个,通过租赁方式解决司法所业务用房5个,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全县11个司法所进行装修改造,全县所有司法所均实现独立办公、业务办公用房面积均达120平方米以上;司法所办公业务经费实行按需保障,业务用车实行按需调配保障,在为司法所配齐电脑、打印机、电视机、执法记录仪、监控设备、智慧矫正等必要的办公业务装备的同时,还为每个司法所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便携式音响、装订机、录音笔和制式服装等,极大提高了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工作信息化水平;在司法所接待大厅、楼道、外墙、宣传栏等部位融入法治元素,建设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展板,着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实现司法行政服务与法治宣传教育一体化推进。落实差异化的亮点特色打造全覆盖,严格按照规范、定档、升级三个实施步骤,根据各镇人口密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面积和司法所人员专长等要素,创新打造司法所服务特色亮点品牌,实施以云雾山、城关、池河、两河4个司法所为主体打造企业护航型司法所,以后柳、熨斗、饶峰、喜河4个司法所为主体打造服务资源聚集型司法所,以曾溪、迎丰、中池3个司法所打造法治覆盖型司法所,各司法所以“三型”司法所建设为依托,探索形成本所的特色亮点,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进行示范推广。
聚焦队伍建设抓要点,助力工作进位
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两大要点,深入推进基层司法所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统一,制定出台了司法所所务管理、学习教育、财务管理等7项日常管理制度和司法所社区矫正、普法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等15项业务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石泉县司法行政系统“晾晒励汰究”干部绩效管理办法和司法所重点任务清单,按照“周清单积分、月小结晾晒、年汇总运用”的流程,采取“三督三察”方式,推动司法所干部日常管理考核落实落细落到位,使基层司法所日常管理、作风建设、奖励激励、追责问责一体推进。不断拓展提能载体,创新开办“我的业务上讲堂”活动,党员干部以“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人民调解、公文写作、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轮流授课;创新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结对行动,班子成员、股所负责人、业务能手分别结对培养2-3名年轻干部,在工作一线现场教学培养;创新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股所每年确定一个课题进行走访调研,撰写理论调研文章、总结工作经验向省市推送。精准搭建历练平台,科学制定加强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能力素质培训提升工作方案和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创新实施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健康码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三下”活动,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驻村工作队员、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成员,全方位、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通过全方位培养,近两年来1名司法所所长被组织进一步提拔使用,8名司法所干部进行职级晋升。
聚焦局所协同挖亮点,推动履责到位
牢牢把握司法所各项职能职责是县(市、区)司法行政职能职责在乡镇(街道)的延伸这一关键,通过打造“一所五站点”建设、片区支部“五联”“三联一体”工作机制等亮点,全面筑牢夯实司法所工作责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一所五站点”建设(即在司法所设立公证业务协办点、法律援助代办点、法律法规咨询点、行政复议联系点、行政执法意见收集点),创新实施“公证+调解”有效衔接机制,公证处与司法所建立处所联动机制,由司法所确定专人担任本辖区公证联络员,双向反馈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并及时提供“保姆式”服务;实施法律援助案件初审代办和“三回访”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最多跑一次、法律援助受援人满意度和案件质量双提升,去年以来全县司法所累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接待群众行政复议咨询20余次、收集行政执法意见50余条,有效实现了司法行政业务上下联动、工作整体推进、服务显著提升的目标。建立片区支部“五联”工作机制,实施以县局为统筹保障,以基层司法所片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理论业务联学、普法宣传联动、矛盾纠纷联调、特殊对象联管、教育管理联抓的支部“五联”工作机制,有效实现党建引领司法所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去年以来片区支部联合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0余次,联合开展大型集中普法宣传、法治讲座200余场次;联合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23场次,联合调解重大疑难和跨区域矛盾纠纷108件;联合开展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22场次、交叉检查4次、经验交流2次、案卷评查2次,联合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2次、重点工作督导12次。建立“三联一体”工作机制,创新实施领导联片联支部、股室联所联点、顾问联村联企“三联一体”工作模式,联片领导每季度至少到所、到支部蹲点指导一天,联所股室每月至少到包联司法所协助开展业务和党建指导一次,司法所长监督全系统干部职工每月至少到包联村(社区)、重点企业开展法律顾问一次,去年以来,党组班子成员到司法所蹲点指导63次,解决司法所实际问题21个,机关股室协助司法所开展工作152次。
聚焦社会治理寻支点,确保有为有位
坚持把“普法宣传润民、矫正调解安民、法律服务惠民”作为检验司法所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支点,有效发挥司法所在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推进美好石泉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普法宣传润民取得新成效,落实司法所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能,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开展“‘典’亮生活.法润石泉”民法典主题系列宣传活动760余场次,在全县164个村(社区)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912人,全年共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500余场次,5名法律明白人被表扬为全省优秀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池河镇西苑社区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荣誉称号,“法润石泉”志愿服务品牌被省委文明办等14个单位评为2022年度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矫正调解安民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对象“五抓”工作要求和安置帮教五项措施,深挖个性化矫正需求,对在矫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时管理,目前全县共有社区矫正对象73人、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364人未出现脱管失控和重新犯罪等情形;全面推行“三力联调”乡村调解和“无忧调解超市”工作机制,实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红黄蓝”三色管理和排查化解质效月通报倒逼制度,建立健全三力联调、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援调对接、公证+调解有效衔接等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去年以来司法所对累计开展人民调解培训指导26场次,各级调解组织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944件,调处成功1916件,调解成功率达98.56%,化解重点疑难矛盾纠纷27起,兑现“以案定补”26.2万元。法律服务惠民取得新突破,结合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同步规范各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提升达标,实现群众遇到法律问题能在“一站办”,实现全县164个村(社区)及全县100家重点企业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微信群全覆盖,依托需求、服务、评价“三张清单”推动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对接、服务、评价“三个精准”工作模式,去年以来全县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开展法律体检274次,解答法律咨询1158次,调处矛盾纠纷684件,开展法治讲座884场。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