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13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16.4万人,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大作用,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优秀司法所……这就是定边司法所。
榆林市定边县新区人民路11号,路过的群众时不时被“中国·司法”四个大字所吸引。
走进定边司法所,宽敞亮堂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简约大气的人民调解室、威严庄重的宣告室、温馨舒适的心理咨询室……处处弥漫着“新”的气息。
谁又能想到,之前的定边司法所,地处政府办公楼的角落,2张办公桌、3个档案柜,3台电脑、1个简易沙发、1台打印机、1间调解室……这些已经是定边司法所的全部家当。
“当时司法所没有条件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宣告室等功能室,甚至有的群众想咨询个法律问题都找不准司法所位置。”谈到以前的司法所阵地,定边司法所所长李巧梅直摇头。
2020年,定边县司法局响应省厅号召,打造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工程,多次与定边街道办党工委、政府沟通衔接并最终决定,对司法所阵地用房进行置换,经过长达一年的装修改造,定边司法所阵地实现华丽“变身”,不仅配备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人民调解室、安置帮教工作室、普法办公室,还对标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标准,设置具有定边发展特色的“四李”会诊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宣告室、“视讯通”法律服务平台等硬件设施。
“办公场地从两间房到两层楼,现在所里的环境大大改善、工作更加规范,群众来办事、来咨询更为方便。”李巧梅说。
调解这事儿,定边司法所可是不一般。在定边街道,无论大事小事,一遇到矛盾纠纷,大家认准了司法所。北关社区二道街口“涝坝坑”让附近居民深受其害,每到雨季来临,积水污水总是让臭水坑“活起来”。关键时候,“四李”会诊室发挥了作用。他们群策群力、及时找准症结,积极联动县委、住建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听民声解民忧,发动街道,通过与住建局、设计院办实地走访查看、入户征求居民意见等,反复论证,攻克工程难题,最终抬升了涝坝坑与二道街出入口的地基,使二道街的积水无法进入涝坝坑。立足居民居住环境,通过“会诊”,在涝坝坑内建立了7个化粪池,21个下水井,真正意义上实现雨污分离,让臭水坑变身“休闲广场”,终于解决了涝坝坑多年来的内涝问题和脏乱差问题。
说起这个“四李”会诊室可一点也不一般,其实是一套完善的调解机制。“四李”会诊室建立在街道13个社区6个村的20个调委会之中。形成从村、社区到街道的三级矛盾调处机制,一般性矛盾纠纷由村、社区一级调处,复杂性矛盾纠纷通过“四李”会诊室协同解决,对于历史积案问题,启动“333”工作机制调处。当来访人员有矛盾纠纷需要调解时,先到信访便民大厅进行“分诊”,“四李”调解员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坐诊”,如果居民问题和诉求从单一领域得不到解决,则会安排“智囊团”一起“会诊”,若通过“会诊”调解仍解决不了问题,“四李”则会建议居民走司法等诉讼程序,通过会诊室制作的提供定边县人民法院及县法律援助中心地址、办事流程、所需材料等信息的便民服务卡,帮助群众一键“转诊”。通过“就诊、接诊、分诊、坐诊、会诊、转诊”六步走,实现矛盾纠纷的闭环处理。
“四李”会诊室调解员那可非同一般。由前县人民法院民庭庭长李占军、前街道司法所所长李柱生、现街道司法所所长李巧梅、分管信访领导及国家心理咨询师李丹组成。他们四人根据各自擅长调解的领域(即土地纠纷、司法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和来访人的不同诉求,有针对性进行答疑解惑,防止矛盾纠纷反复甚至激化。同时,吸纳公检法司、住建、自然资源、13个社区热心调解工作,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干部参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调解员特长分类施策,实现群众“点单式”调解,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
基层的矛盾纠纷,就是一些家长里短,别看矛盾小,如果不及时调解,小矛盾也能造成大祸害。近年来,“四李”会诊调解室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字”调解法,即“立、理、礼、利”。“立”即立足群众、立足公平正义,学会角色转换,立足当事人的角度进行移情,对容易恶化的案件,不急于调解,提出和解建议,给双方当事人一定时间思考,用“冷处理”促成纠纷的解决。“理”即在调解过程中,不局限于纠纷中的单独行为,用讲道理的方式为当事人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使得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保障和维护。“礼”即礼法,“德润民心、法安天下。”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依法办事,在一般矛盾纠纷中力促和解,在处理复杂民事纠纷时,适时告知当事人法律诉讼途径,主动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事注重礼的浸润作用,开展国学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的教育,发挥“四李”引导作用。“利”则强调人民调解过程中深入了解当事人的利益联结点,深入剖析矛盾纠纷中的利害关系,找到双方当事人均得利的平衡点,促进当事人握手言和。
近年来,定边县司法局不断健全完善调解机制,以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通车”为业务指导保障,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调解工作团队,打造“驻社区、包部门、联乡镇”的定边特色人民调解机制,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效率,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几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485件,疑难复杂120件,涉及金额1392.7万余元,调解成功482件,成功率达到99%。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更好地为全县老百姓提供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让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