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深入推进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和新时代“六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市115个司法所被命名为陕西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38个司法所被命名为陕西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示范单位”,分别占总数的99.14%和32.76%。工作经验被《人民调解》刊发,被央视 12 频道专题报道18'27"。慕仪司法所、水沟司法所被命名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阳平司法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六届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在全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创建活动总结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聚焦“三个提高”高起点完成改革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改革方向。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推进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发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司法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批示,要求把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纳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加快落实。成立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组织、编制、司法、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委深改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推进相关工作,统筹推动落实。提高工作合力,破解改革难题。市委、市政府印发《宝鸡市推进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将司法所调整为县(区)司法局在镇(街)的派出机构,实行以县(区)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委编办印发《关于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机构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核定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295个,确定4个区39个司法所为正科级、9个县77个司法所为副科级的建制规格,有效破解了司法所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不清、机构规格不明等问题。提高督导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建立改革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周报告、月通报,以市委依法治市办对进度缓慢的县区发函督办。针对司法所长配备、政法津贴落实等问题,协调市委组织部督促县(区)组织部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落实力度。目前,落实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人员267人、配备辅助人员21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73人,拥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129人。至此,司法所人员制式服装、政法津贴和司法所长配备、职级待遇全部落实到位。
聚能“三个突出”高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
突出高点定位,增强思想自觉。坚持把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作为司法行政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和市人大视察调研计划。按照统一创建标准、统一内外标识、统一六室一站、统一规章制度的“四统一”思路,制定《宝鸡市创建新时代“六好司法所”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创建活动。突出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司法所外观标识规范》和面积达标、权属明晰、场所独立、外观统一、布局合理的要求,开展创建试点。2020年,在千阳县打造了三个不同类型,具有“六室一站”功能的高标准“六好司法所”,召开全市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暨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2021年,结合创建工作进展,在陈仓区和凤翔区组织召开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创建经验交流会,推动形成“建成一个规范一个,示范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突出智慧赋能,助推提质增效。按照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要求,把信息化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配置各类法律服务智能终端395台、法律宣传终端200台,统一安装远程探视、视频会议等智能系统,构建市、县指挥中心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的立体网络,智慧司法所建设初见成效。全市116个“外观一体化、标识醒目化、布局功能化、职责明晰化”的规范化司法所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群众面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聚力“三化建设”高质量提升工作水平
队伍建设多元化。先后采取空编招录、镇街调剂充实、驻地戒毒所支援等方式为司法所弥补力量167名,其中直接招录51名,从镇街调剂充实74人,戒毒干警参与工作42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司法所长进行政治业务轮训,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政法大讲堂、司法行政讲坛等教育培训,确保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全面打造政治忠诚、业务过硬的司法行政铁军。所务管理制度化。立足新时代新职能新任务,全面加强司法所制度建设,对岗位目标考核、工作例会、请示报告、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9个方面制度进行了规范,逐步形成系统完备、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司法所工作井然有序有效开展。业务工作流程化。对照《全国司法所工作规范》标准,将《司法所工作制度》《人民调解业务流程》《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等公示上墙,公开司法所职责范围,明确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业务工作流程,全面规范业务办理程序,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聚合“五心工程”高效率履行职责使命
“用心”推进法治建设,努力当好基层依法行政的法治参谋。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结合基层法治建设需要,明确司法所参与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基层依法行政、探索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指导行政调解、征集立法意见和参与人民陪审员选任等职能。制定出台镇(街)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镇街法治政府建设。为镇街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法律意见建议278条,参与审核规范性文件134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205件。“耐心”开展矛盾调处,着力打造预防化解风险隐患的前沿阵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157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86个,个人品牌调解室27个。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创新发展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三色化管理、闭环化运行、制度化保障”的“八帮八解”和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等工作机制。近三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058件,调解成功35320件,成功率97.9%。“真心”管理服务特殊人群,全力织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探索构建“技防+人防+心防”管理帮教体系,开发“宝鸡帮教”微信小程序定位监管,采取“程序打卡、数据核查、帮教入户、突击家访”四步工作法,落实分级管理、动态调整和帮扶帮教措施。“热心”提供法律服务,倾力擦亮公共法律服务的一线窗口。不断延伸拓展法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成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116个,法律服务联系点1322个,大力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落实325名律师为村(社区)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服务, 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贴心”做好法治宣传,聚力烹调五味俱全的法治文化大餐。全面推进“八五”普法,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通过“法治微电影”“法治动漫”“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创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普法,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新增乡村法治文化阵地195个,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