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表个态,以前的事一笔勾销,我保证再也不提了。”
“我也保证,以后咱两家好好相处,来,咱们握个手!”
近日,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西社区“勤莉调解工作室”里,居民张某和李某在调解员陈勤莉和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两家三十多年的矛盾就此顺利化解。
张某和李某是邻居,两家的矛盾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两家因为宅基地发生纠纷,多年来从不打交道。前不久,张某的孩子玩耍时闹腾的动静很大,李某的奶奶又想清静,便随口骂了几句。张某得知自己孩子被骂,一时气不过,找到李某理论,随着双方家属的加入,“战事”不断升级,不只发生口角,双方还扭打在一起。周围群众见此情景只得报警,很快,渭滨公安分局姜谭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处置。
走访调查时,民警了解到两家人积怨多年,其间还发生过不少纠纷,这次发生矛盾后,李某扬言要把事情“搞大”。这种民事纠纷一旦真的“搞大”了,会转为刑事案件,这对两家都不好。为了遏制“民转刑”案件发生,姜谭路派出所很快采取措施,邀请“勤莉调解工作室”及时介入。
接到案子后,“勤莉调解工作室”的人民调解员陈勤莉仔细阅读了张某和李某的笔录,并多次上门走访,分别约见当事人的亲属和长辈。陈勤莉对两家人的矛盾纠纷进行了调解,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陈勤莉和办案民警一起对张某和李某做了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耐心劝说和疏导,最后双方当场表示对以前发生的事既往不咎,以后大家和睦相处,做一对好邻居,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勤莉调解工作室”一出手为什么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工作室”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勤莉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1月15日,成立之初,社区形势不容乐观。姜谭路西社区是由原宝鸡氮肥厂社区和秦机社区两个单位型社区合并而成的老旧社区,辖区有居民6012户20506人。前些年由于企业改制和近年来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特别是氮肥厂破产,导致该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生活失意心态失衡人员多,其中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3849人,无业居民2100人,下岗职工1463人,残疾人220人。加之社区所属小区基础设施老旧,民生民怨问题突出,居民情绪浮躁,社情民意复杂,管理服务难度较大。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虽然是一句电影台词,但现实中也的确如此,不能凝聚人心,很多工作确实无法开展。面对社区的实际情况,“勤莉调解工作室”大胆开拓创新,依托 “工作室”提升打造“红色会客厅”,提出了“不忘为民初心,静等和谐花开”的社区服务理念。“红色会客厅”具有党性教育和党群服务双重功能,在这里不仅要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还要整合各方资源对辖区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勤莉调解工作室”坚持开展“四千”行动(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探索纠纷化解新路径,构建了“三变三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组织由网格员、社区干部、居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50人队伍,每月15日定期下沉24个网格入户走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每个网格一本“民情日志”,记录居民家信息、基本情况、愿望诉求,定期梳理分析、研判解决。
“勤莉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200多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其中重大疑难纠纷26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0余件。经常走访到各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矛盾纠纷调到家,“勤莉调解工作室”用有温度的调解方式,真正实现了党群连心、服务贴心,社区呈现出和谐友善的喜人面貌。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