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上门岂止“三顾茅庐”
榴红八月,秦岭山下,西安市秦岭办,一场保秦岭碧绿的“鏖战”又一次在夏虫奏出的热闹声响中拉开帷幕。
在过去的一年中,忙已然成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成员们的家常便饭。谈起过去一年多的生活,喜悦和汗水交织在法律服务团团长千亚宏律师的心里,他说:“用心守护我们的父亲山大秦岭,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值了!”
在对西安市总工会职工疗养中心项目用地进行拆迁补偿时,项目组对一矿石厂的地面附属物、构筑物进行实物评估后定价。因场地存在租赁关系,造成在分配补偿款时,承租人高某和出租人赵某双方都主张要作为权利人领取全部补偿款项,否则不予拆迁。由于双方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致使拆迁安置工作一度拖延下来。
一方面是这种棘手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刻不容缓的项目建设,面对两难境地,千亚宏律师接到任务后便在第一时间组织骨干成员,了解案件情况,及时展开论证——
第一次上门,被拒绝。
第二次上门,又被拒绝。
第三次上门,当事人双方终于和法律服务团成员坐了下来。
……
接连十几次的反复周折,在服务团律师们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当事人达成和解,分别领取了补偿款项,使陷入僵局的项目得以重新开工建设,也让承租人高某对法律服务团成员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自秦岭法律服务团成立以来,各位律师每周都要深入村镇、企业和农民家中,宣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并为重点经济项目提供论证、审查和公证等工作。截至目前,秦岭法律服务团已深入30多家企业、10多个乡镇进行宣传,服务受众达5万多人,提供法律服务200多项,累计金额已达15.8亿元。
“行胜于言”,在西安市,像秦岭法律服务团团长千亚宏这样忙碌在一线的执业律师共有1815名,他们默默地用法律为这座古城的平安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安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副处长李涛介绍:“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各大法律服务团队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312次,审查合同600余份……”。
从西安市渭北工业园区法律服务团建立,到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法律服务团、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以及“八水润西安”工程建设法律服务团的成立、运行,那千余名律师们忙碌的身影不时穿梭在服务项目中。
西安市司法局局长郭秦林介绍说:“开展法律服务就是要我们的律师们扑下身子‘多顾茅庐’。在近年的法律服务中,我们探索出了将法律服务前置,实现法律服务与经济建设并轨发展的新路子,这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各类法律服务团队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大经验。”
随着西安市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相继建成,群众不出村、社区、乡镇、街道便可享受到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的期待将变为现实。 用法律服务群众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正是西安市法律服务团的各位律师们不断在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鏖战,才为古城西安“探”出当前和谐的法治新路子!(杨文珠 王鹏超)
来源:西安市司法局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