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河县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量同期上升14.64%,其中受理的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的案件就逾百件;另据资料显示,白河县人民法院新收案件同期下降 12.87%。
这“一升一降”,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白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行政机关能动履职,助推基层依法治理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白河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统筹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监管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在普法依法治理上出实招
“别看流动讲堂小,群众学法离不了,想学啥子就点菜,按需普法效果好。司法所长水平高,亲自下厨把菜炒,法律服务惠民生,百姓心里乐陶陶。”卡子镇陈庄社区“普法流动讲堂”宣讲结束时,老支书陈世安将这首打油诗送给普法宣讲员——卡子司法所所长吴经山,引得参加宣讲活动的群众连连称赞。
群众点赞的“流动讲堂”,就是白河县推行的“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普法“菜单”,统筹整合各级普法资源,以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所干部、律师、人民调解员等为主体,组成普法小分队,根据群众需求和普法“菜单”,精心准备普法内容和宣传课件、讲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真实有趣的案例,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生产生活。该模式从“端菜”变为“点菜”,从“漫灌”转向“滴灌”,从“会场”搬到“现场”,有效提升了普法针对性、教育感染力和群众参与度。“八五”普法以来,全县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法律书籍30000余份(本),受理群众法律咨询12000余件(次)。
大力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和农村学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从村(居)“两委”成员、党员群众、网格员、调解员等群体中选培出具备一定法治观念、有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的“法律明白人”,使其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能手。培养的628名“法律明白人”,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收集社情民意、政策法规宣传、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逐渐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基层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把普法作为引导群众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重要手段,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中,细致解读公民的民事权利、未成年人保护、居住权、民间借贷、婚姻家庭、遗嘱继承、合同等热点问题,大力阐释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提高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
多层次多领域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的蓬勃开展,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全县94%的村(社区)创建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陈庄社区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卡子镇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在矛盾多元化解上用实劲
2023年11月下旬,卡子司法所组织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县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一批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开展调解工作。历时4天,成功调解并司法确认11案,涉案金额49.19万元。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将矛盾纠纷止于萌芽、解于诉前。
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部门,白河县司法行政机关着力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主动仗,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推行“4321”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党建+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会治理新路径,推动县重大矛盾调解中心和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双心融合”、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司法所“站所共建”,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统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联动行政复议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合力化解县域范围内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人员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和履职素能。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业务培训,落实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和三色清单管理、排查化解质效月通报机制,激发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化解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洪元文和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程文国、吴经山等优秀人民调解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组建2个品牌调解工作室,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发挥“乡贤”在群众中威望高、信誉好,以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挑选热心肠、威信高、资历深的乡贤担任人民调解员,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矛盾纠纷调解服务。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强化源头治理和关口把控,助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格局。协调安康铁路运输法院在白河设立行政争议协调中心,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健全完善各类专业调解组织,积极参与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特点的医疗、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商事、金融等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筑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第一道防线”。
同时,在矛盾调解中,大力宣传人民调解便民性、主动性、亲和性、低耗性的优势和非诉解纷模式节约成本、高效便捷的优点,提高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率,引导群众优先选择人民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近年来,全县各人民调解组织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0余件,对申请调解的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9%。
在特殊人群监管上下实功
“接受法院判决时,感到非常迷茫。当我到茅坪司法所报到时,工作人员让我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谢工作人员对我耐心教育和帮助,定期开展法律学习、道德教育、公益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思想上也有了很大转变。”茅坪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行善养德”活动时,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发自内心地说到。
像张某一样,众多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时的茫然、失落到解矫时的乐观、自信,源于白河县坚持矫正矫“心”的工作理念。
近年来,白河县将社区矫正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一法一办法一细则”,坚持矫正监管与教育帮扶两手抓,矫心与正行相结合,实现矫正对象“管得住”“帮得好”“矫得正”,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县司法局争取资金近200万元建成智慧矫正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法律、业务知识培训,举办社区矫正笔录制作、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制作评比活动,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社区矫正监管质效。建立社区矫正重大事项集体审查制度,矫正对象外出、异地委托、执行地变更、跨市县活动等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或疑难执法事项,事前集体研究、审核,事后审查、监督,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
县司法局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在县看守所建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实地接受警示教育,助推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教育管理。同时,多措并举加强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公益活动基地、就业基地“三类基地”建设,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生产生活等困难问题,确保其在矫正结束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
组织开展“我要上讲台 争做好公民”和“行善养德”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培育社区矫正对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知善、向善、从善、行善,促其积极改造,重塑健康心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全县社区矫正对象未出现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牢牢守住了特殊人群监管底线。
在共建共治共享上见实效
2023年12月26日上午,群众朱某等4人来到白河县法律援助中心,送上写有“不辞劳苦 扶弱济贫”八个大字的锦旗,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表达由衷的感谢。
一面面锦旗,不仅承载着为民服务的暖人故事,更是对法律服务工作的肯定和赞誉。
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白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行“三班”法律服务(县司法局领导带班、股室负责人值班、法律服务人员坐班)机制和领导干部公共法律服务接待日制度,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打造群众身边的“法律超市”。近年来,县、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千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余件,为受援人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紧扣高质量发展大局,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工作者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围绕服务保障“三个年”,组建重点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团,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法治培训、法治体检活动,为市场主体开展“上门服务”,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时,利用各级调解组织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力量,加强劳资关系、征地拆迁、讨薪讨债、投资融资等营商环境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法治力量护航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300余场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120余件次。
探索推行外出创业和务工人员法律维权“专业力量+专班服务”工作法,统筹基层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资源,整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力量,实行“专班吹哨、人员报到”,常态化做好外出创业和务工人员法律维权服务工作。2022年以来,法律维权服务专班先后30余次赴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开展维权服务200余人次,成功化解涉及工伤(亡)、拖欠农民工工资、人身伤害赔偿、医患纠纷等一批重大矛盾纠纷问题,帮助群众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
随着一桩桩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一件件愁盼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有了矛盾找司法、司法帮您解疙瘩”“有了纠纷找司法、司法帮您想办法”这些宣传的口号,在无数暖心的法治为民场景中,成为群众的共识。
坚守法治初心,践行为民使命。下一步,白河县司法行政系统将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把中心所需、群众所盼、职责所在、司法行政所能结合起来,努力在服务保障大局上有新作为、在维护安全稳定上有新成效、在推进队伍建设上有新气象、在矢志追赶超越上有新突破,奋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