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石泉县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通过建立三项机制、注重三治融合、把握三大关键“三个三”举措,着力推进司法行政系统信访工作法治化,先后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建立三项机制打好源头预防“主动仗”
石泉县司法局建立“菜单式”普法机制,充分发挥“法润石泉”志愿服务、“1+6+N”石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和“法治石泉”微信公众号等阵地体系作用,将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和极易引发信访的征地拆迁、劳动报酬、行政争议等问题作为重点,征集80余个普法课题编制入库形成学法“菜单”,年均常态化开展“菜单式”普法和培训1500余场次,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矛盾的发生。
建立“两说一访”机制,组织全县律师、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行政干部有序进村入户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社情民意收集、法规政策普及,真正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推动矛盾发现在早。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2776户、企业127次,排查矛盾纠纷481件,提供法律政策咨询868人次。
建立“帮办代办”机制,整合全县法律服务资源,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目录,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告知当事人解决途径的形式进行“帮办”或直接由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代办”,确保群众的事情有人问、有人管,真正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矛盾的发生,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帮办”服务191件,为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等“代办”服务120件。
注重三治融合打出多元解纷“组合拳”
注重自治强基,激发治理活力。石泉县司法局建成县、镇、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大力开展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将群众公认的法律明白人、老党员、老教师、离退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充实到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中,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93个人民调解组织、923名人民调解员,为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注重法治护航,涵养平安沃土。始终将“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化解矛盾”贯穿到源头治理的各个环节,组建2个律所调解工作室,聘请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实到重点领域调解组织,指导全县依托矛盾纠纷“四联”工作模式,常态化、全覆盖动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实时会商研判,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分类销号管理,综合运用“三力联调”“党建+调解+公证”、行政复议、以案定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方式逐一化解销号,今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602件,化解率99.32%,通过调解处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7件,调解结案率达41%。
注重德治教化,推进新风引领。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注重发挥孝义文化的道德感召力,把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作为评判案件的重要依据,努力做到调处结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把矛盾纠纷调处与新民风建设工作相结合,依托村(社区)的道德评议会、红黑榜等载体,对村(社区)内出现的正、反典型调解事例和无故不履行协议村民进行晾晒,用孝义新风推进信访法治化进程。
把握三大关键拧紧信访工作“责任链”
初信初访晾晒督。石泉县司法局将规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作为“量晒励汰究”干部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倒逼全系统上下认真履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职责,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做到依法依规、及时高效处理,真正做到群众有需求、司法行政有回应。今年以来办理的8件书记民情三本账均按程序和时限进行了办结。
重点事项联合督。对联系办交办的书记民情“三本账”和一时难以化解的重点信访事项,落实班子成员、司法所长包案制度,由包案领导统筹攻坚,同时局党组采取听取汇报、定期研判等形式联合督导,着力推动重点信访事项和遗留问题及时化解销号。
履职不力纪检督。在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和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对出现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态度恶劣以及无故未按期完成办理引发群众投诉举报、越级走访的问题,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提请派驻纪检组督查处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