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经典案例
 -
 
正文

一封来信 两份喜悦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1-09 16:01 来源:省戒毒管理局 浏览数:

  2019年元旦这天,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民警张保萍收到了一封信件,原来这是半年前已经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龚某写的,她在信中告诉民警了一个好消息:今年5月1日,她就要结婚了。

  龚某在信中说,她早已和以前的毒友断绝了来往,离所后就在商场从事收银员的工作,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她的未婚夫也有正式的工作,现在她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看着信中照片上龚某喜悦的笑脸,民警回想起去年4月7日她刚入所的时候,那时的龚某和现在照片上的样子完全判若两人,当时的她理着板寸,面无表情,眼睛总是斜着瞄人,一副悲观冷漠的样子。

  首次谈话时,龚某一直沉默,明显有对抗性心理。一大队教导员刘颖说:“戒毒人员是受害者也是病人,她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懒惰、自私、自卑等等。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矫治手段去管理教育感化她们。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慢慢来,理清思路,逐步深入。”戒治过程中,管教民警张保萍对龚某开启了温情关怀感化模式:安排好三人互监,密切关注。富有耐心的交谈是民警的绝招,一次次个别谈话,一次次嘘寒问暖,从分队会到周记批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到行为,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功夫不负有心人,龚某从最初的沉默、爱理不理到变得愿意说话,主动找队长谈心,分享自己的心事。

  针对龚某个人卫生较差、懒散成性等问题,管教民警开启了规矩养成教育模式:在带领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习艺生产劳动后,龚某逐渐有了时间观念,学习了生产技能,从最初的不想干、不会干、干得差,到最后的主动干、用心干、成为“生产能手”,帮助她逐步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还开启课堂教育、心理团体辅导教育矫治模式:大队每周组织戒毒人员进行课堂教育,帮助她们深入了解毒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开展“矫正、成长、拒毒”等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教育矫治,龚某慢慢学会了情绪控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她的个人爱好,民警还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教会她热爱生活,向往真善美。龚某在年终文艺汇演时表演了自编自演的小品,精彩的节目得到了现场所有人的掌声和好评,这也让她重新树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

  一大队民警都为龚某的新生感到喜悦和欣慰。大家说,我们戒毒民警就是在撒播爱的种子,哪怕种子生长的土地再贫瘠,我们也要用心去浇灌它,耐心地呵护它,希望的种子一定会发芽!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