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美司法行政人”候选人事迹展播
 -
 
正文

最美司法行政人|杨照顺:调解零距离 真情暖人心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11-05 19:11 来源:厅宣传教育处 浏览数:


  杨照顺,男,汉族,1960年4月出生,现为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年,他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事,教育感化身边的人,完善调解回访制度,依法规范调解程序,在调解过程中注重做到情、理、法结合,帮助群众坚持走依法维权、依法调解道路。近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化解纠纷隐患86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多次被镇党委、镇政府,县司法局表彰为“维稳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人民调解员”和“金牌人民调解员”。



化解纠纷于无形

  邻里纠纷是农村最常见、最普遍的矛盾纠纷,处理不妥、不及时,很可能会演化成治安、刑事或者群访性案件。为此,他在调解过程中通过释法明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化解矛盾于无形。2019年3月初的一天,村民王某和李某因相邻界墙纠纷发生矛盾,双方叫来亲朋准备械斗,一场恶战一触即发。他得知信息后,迅速赶到了现场,先是稳定情绪,控制场面,随即劝离双方亲朋,告诫大家械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肆意妄为必将两伤俱败。随后将二人唤至村调解室,让其就事论事、各抒己见,通过争辩和询问,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两家矛盾由来已久,并不只是一墙之争。欲化解纠纷与无形,必先消除二人多年来积怨。他先是用“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一丈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典故开导王、李二人,随即用本村鲜活案例教育感化双方,最终使双方冰释前嫌,互谅互让,握手言和。

关爱老人解纷争

  百善孝为先,养老大于天。他尊老爱老,孝敬长辈在村里传为佳话,先后调处赡养纠纷30余件,备受村民称赞。2018年4月的一天,耄耋老人王某气喘吁吁找到他,哭诉三个儿子成小家忘大家,只顾自家不顾自己,疏于看望和生活料理,想服毒自杀,一了百了。他深感问题严重,便将其三个儿子召至村调解室,问及究竟,三个儿子各执一词、相互推诿、不愿赡养。他不急不躁,反复讲解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并用其成长经历和父母的艰辛教育他们,最终使他们跪地认错。

悉心调解暖人心

  2017年6月的一天,村民张某被酒后滋事者殴打致伤,造成其多处软组织损伤并肱骨骨折。他得知情况后,首先把张某送到镇中心卫生院治疗,随后多次到张某家里看望,用自己的真情稳定了张某的家人。同时详细地了解情况原委,主动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联系,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找到事件另一名当事人谈心,使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需要承担的责任,通过长达两个月的协商和劝解,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根据事故责任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本着依法合理的原则,他与援助律师一起计算张某赔偿费用,“法”与“情”的结合使这起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最终得以化解,最后使双方达成了赔偿的协议:张某一家获得了1.5万元的医药赔偿。纠纷解决后,张某的家人感动地说:“如果没有杨主任的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特意做了一面锦旗送到了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表达一家人的感谢之情。

  杨照顺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在他的悉心调解和努力下,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婆媳不合者重归于好,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