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律服务进万村 推进法治到基层
 -
 
调研总结
 -
 
正文

“法律服务进万村 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活动总结 延川 延长工作组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04-21 02:04 来源:陕西省司法厅 浏览数:

延川、延长工作组  郝茂成

   

按照省厅统一要求,我们从316日至21日深入两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活动。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提前谋划,细化方案。活动前一周,我们与两县对接沟通,细化了方案,排出了时间表,明确了本次活动的“五好”、“四有”总要求。“五好”即,讲好每一堂法制课,办好每一个培训班,调解好每一起纠纷,办理好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建好每一个工作站点。“四有”即,启动要有声势,工作要有特色,总结要有典型,宣传要有声音。

(二)扎实推进,力求实效。活动中,我们和两个县局的同志们一起,讲法治,调矛盾,促治理,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举办的法治报告会受到群众和师生的好评,参与调处的纠纷成功率达到了100%,回访的法律援助案件满意率达到了100%,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延安电视台、延长、延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三)结合业务,专题调研。活动中,我们重点开展了法律援助调研。采取走、访、查、看等形式,实地查看了20余个工作站点,在延川县组织召开了省、市、县三级座谈会,解剖麻雀,分析探讨了基层法律援助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研究了发展对策。返回西安途中,还前往黄陵、富县开展了专题调研。

二、发现的工作亮点

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基层许多工作创新亮点。

(一)延川的站点特色。延川县法律援助中心发扬延安精神,克服没有经费、没有专职办案人员、没有服务窗口、没有案源等“四无”困境,从基础抓起,一是做实站点。建成了临街一层无障碍的中心服务窗口。在县工会、永平镇、文安驿镇建成了规范化工作站窗口,由专职人员值守,直接受理申请,直接办理案件,打造了“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前移了服务阵地。二是做实团队。与县人才服务中心对接,利用就业扶助基金,成立“大学生实习培训中心”,先后接收70多名大学生充实到办案队伍中。三是做实案件。坚持每周业务研讨、每月案卷评议,倡导办精品案件,让老百姓口口相传,扩大法援影响。四是做实保障。通过县政府支持,落实了服务窗口的办公用房,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短短四年,他们变“四无”为“四实”,工作实现了跨越发展,办案数量跃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先进。延川模式为经济落后县区如何做好法律援助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站点建设开辟了新路。

(二)黄陵的窗口特色。一是依托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两个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个服务窗口,窗口标识标志统一,服务规范,达到我省一流水平。二是业务以法律援助为龙头,设立了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综合业务服务台,开展咨询导引服务;三是配强了专职人员,中心编制10名,其中律师2名。黄陵的做法为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三)富县的保障特色。一是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连续三年超过10万元;二是独立账户,专款专用;三是落实了法援中心正科级职级待遇。

(四)延长的办案特色。一是制作“一卡通”,通过团委、妇联、残联等单位向特定困难群众发放,持卡群众申请援助,免于审查,直接受理;二是邀请县人大、县政协视察,督促政府落实责任;三是案件质量和档案管理规范,连续五年回访满意率达到100%

三、感受和体会

这次活动,我们感到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接了地气,受了教育。感受和体会是:

一是智慧在民间,创新靠基层。基层的探索、创新最具生命力。也许这些探索创新只是一些闪光点,但把这些闪光点连在一起,就是一片灿烂的星空。这启示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前提,只有善于从基层汲取营养,善于发现、总结基层创新典型,通过培育扶植,示范引领,才能更好地带动全面工作发展。

二是精神的力量永远令人感动和尊重。从一大批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身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坚持法治信仰、平民立场、慈爱情怀的新时期法律援助精神。他们中的好多人,具有律师资质,本可以做律师,挣大钱,但他们因为热爱这份公益事业而选择了坚守。这种执着令人敬佩,这种精神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是“有为才能有位”。我们在黄陵调研了解到,起初的法律援助工作并不被政府重视,但他们“立足本职讲奉献,凭借有为争有位。”积极参与县委政府信访,依法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赢得了政府的重视。县政府专门在繁华地段解决了办公场地,配强了专职人员,加大了经费支持。这启示我们,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乃至于各项工作,只有心怀民生,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才能真正赢得政府的信任,老百姓的认可。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次活动,我们看到,法律援助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张名片,政府依靠,百姓欢迎,工作不断发展上升。我们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到了责任和压力。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省实际,一是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上求突破,加强经费、人力、物力等政策保障,为基层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二是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求突破,推进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创新便民服务措施,努力打造全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圈;三是在提升服务质量上求突破,强化业务培训,强化质量管控,用高质量的服务惠民生,树形象;四是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破冰,在方式方法上创新,总结推广典型和经验和先进事迹,讲好讲精彩法律援助故事,示范引领,凝聚力量,进一步推动我省法律援助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