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延安风和景明,车水马龙。参加第三期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革命旧址。特别是在王家坪旧址一张斯诺当年给毛泽东与毛岸英拍下的十分珍贵的黑白照片橱窗前,聆听延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陈芳讲述的《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特殊父子情》,给全体学员留下了值得永久回味的深刻印记。
凝望这张照片,让人感感慨万千。它不仅使人眼中略过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更重要地是使观者心中泛起五彩斑斓的历史画面。虽然照片是凝固的、死寂的,但它所蕴含的不同寻常的过往却永远触动着每一个人内心最为柔软的部分。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严于教子的父亲,他对长子毛岸英的高严要求和实践教育一直为人们广为传诵。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母亲杨开慧牺牲后,年仅8岁的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以拾破烂、捡煤渣、推人力车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说是受尽了磨难,6年后才被党组织找到送到苏联学习,这期间一直未能回国和他的父亲团聚。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回到延安后毛主席身体状况很差,当时延安的各主要医院已经撤离开往了前线,到11月初,主席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全身发抖冷汗不止,手脚还在不停的痉挛,在征得主席同意,中共中央向斯大林发去了电报,说明主席的病情,请求苏方给予医疗帮助,苏方两次回电,并很快派医生到延安来做主席的医疗护理,同行的还有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1946年1月7号,毛岸英一行回到延安,毛泽东拖着病体亲自到机场迎接,当身着苏军上尉军装的毛岸英走下飞机时,激动万分的毛泽东一把抱住了分别将近19年的儿子,许久他才从这种难以自持的激动中挣脱出来。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将近19年的分离,这对父子俩之间有太多的话要说,如今日思夜盼的儿子回到自己身边,作为一名父亲怎能不疼爱备至。然而令我们敬仰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因为这深情父爱而降低对孩子的标准,而是把它变为一种更为严格的教育和锻炼机会。
毛岸英回国以后,主席并没有让他住到王家坪的家里面,而是把他安排到杨家岭宣传部工作,父子俩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主席就让岸英到机关食堂排队买饭吃大灶。初回国的毛岸英十分洋气,但主席对他要求很严,他提醒毛岸英,延安虽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能人,你不要炫耀自己,毛岸英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毛岸英从小在苏联长大,对中国国情不十分了解,为了让毛岸英结合实际了解国情,1946年春,主席动员毛岸英到农村上所谓的劳动大学。他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这个大学苏联没有,中国过去也没有,在这个大学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已请好了一位老师,他是陕甘宁边区特等的劳动英雄,种庄稼的学问很深,你上他那里学习吧。主席这番话用心是很清楚的,他就是想让毛岸英脱下洋装融入中国社会、融入老百姓当中倾听农民的思想和心声。毛岸英遵照父亲的指示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行装,临走的时候主席又把自己穿了多年的粗布衣服送给了岸英。说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劳动果实,老师和相亲们都满意了你就可以毕业回来。毛岸英来到吴家枣园以后,和当地群众吃住在一起,当地群众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在和农民交往生活的半年中,不仅很快学会了农活,到了秋天毛岸英背着小米,用双手的老茧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让久别重逢的儿子到农村上劳动大学,这就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对待跟自己受苦难多年离别多年儿子的特殊关照和特别关爱。虽然超乎常情,但是却抒写了大爱。这种要求渗入到儿子血液的是什么,它不仅是可贵的真正的共产主义平等观和平民意识,而且还有着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联想到许多在最基层工作生活的领导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的平民风范、强烈的民众意识以及深厚的群众感情,其实都源于他们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基层经历,这对于他们的人生,特别是从政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948年,26岁的毛岸英和刘思齐确定了恋爱关系,他向父亲汇报要求结婚,当时解放区已经颁布了婚姻法,当他得知刘思齐还差两个月才满结婚年龄,便一口回绝了儿子,他说一天也不能差,婚姻法是我们制定的,如果我们制定的法律自己都不能遵照执行,还怎么要求人民去执行呢,几句话说的毛岸英无言以对。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要求参加志愿军,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当时中央领导同志都不同意。因为主席已经有五位亲人为革命牺牲了,更何况毛岸英此次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火力的美军,谁都知道枪炮无情,但是当中南海的许多人去劝阻毛泽东的时候,却得到这样的回答:“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呢”。就这样,共和国主席的儿子成了志愿军的第一人,奔赴了朝鲜战场。1950年11月25日,年仅28岁的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噩耗传来,主席的心痛是难以言表的,那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痛。他忍着巨大的丧子之痛,对劝慰他身边的人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把当做一件大事,人们常说叶落归根,当刘思齐请求主席把毛岸英的遗体送回国内安葬的时候,主席摇了摇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个志愿军安葬在朝鲜吗,就让他们一起留在朝鲜吧”。倒是无情却有情,大爱往往是无言的,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毛主席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一生珍藏在身边,直到他去世以后,工作人员才发现这些用心珍藏的物品,凝聚了毛泽东对儿子多么难以割舍的深情。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他对儿子的点点滴滴看出老一辈共产党员超乎常情,超乎亲情的大爱,折射出老一辈共产党人多么崇高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毛泽东不为一己之私率先垂范,带领一大批具有人间大爱的共产党人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获得了人民的拥护。
走出历史,反观社会现实,看看我们这个被人们戏称为“拼爹”的时代,有的领导干部在即将离任之际,向组织部门提出的言辞恳切的要求照顾子女有体面工作的信件,在官场潜规则游戏中,一些领导干部甚至不惜违法乱纪,为子女贪占公务员名额、吃空饷的现实,还有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火箭式升迁的怪状,新媒体披露出来的中国政治领域裙带关系所密织的利益网、家族式垄断集团以及大量裸官的存在等等,现实中种种特权思想和腐败现象,让人们感到担忧、心寒、甚至愤怒、仇官。
借鉴历史,面对现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回避和忽视,就是领导干部对待子女亲属问题。从领导干部角度讲,这是看似普通的家庭私事,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绝不是家事、私事,因为它能透射出在某些官员的心目中,老百姓的地位和分量,也能透射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言行不一、搞特权、任人唯亲,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不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对待子女亲属都有毛泽东当年对待毛岸英的态度,我们党一定会更加兴旺,一定会更持久地为人民所真心拥护。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