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简报
 -
 
正文

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简报|第15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1-30 19:11 来源:陕西省司法厅 浏览数:

全面依法治省

工作简报

第15期

(总第55期)

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1月9日




工  作  动  态

◎西安市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三个融合”打造高质量政务公开专区

◎省生态环境厅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

 

西安市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近日,西安市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扎实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为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十一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按照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一体推进法治西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守护高品质生活、提升高效能治理、推进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建设,不断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会议要求,要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和各方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责任落实机制,推动法治西安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作了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专题辅导讲座。

(据西安市委依法治市办材料整理)


坚持“三个融合”  打造高质量政务公开专区

近年来,我省将政务公开专区作为打通政府信息公开“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坚持专区与服务融合、与科技融合、与资源融合,强化信息供给精准度,推动公开服务双提升,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在《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发《陕西省坚持“三个融合”打造高质量政务公开专区》一文,向全国推广我省经验做法。

一、融合服务,公开服务双提升。一是办事指南“码上办”,办事咨询“现场答”。专区将权责清单、办事指南制作成浅显易懂的“明白卡”,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进行梳理分类,制作办事指南二维码清单在专区醒目位置,方便群众扫码获取办事信息,实现政务服务“码上办”。今年以来,群众仅在碑林区市民中心就通过“扫码”获取办事信息8796次。专区为群众办事提供咨询指引和“帮办”服务,现场解答就业、医疗、教育、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问题。二是以公开强监管,畅言路汇民智。设置政务服务“好差评”平台,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听取群众对办事服务的意见建议,通过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监管,公布网站、电话、邮箱、公众号等民意征集渠道,现场开展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活动,收集群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意见、建议,保障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专区成为听民声、察民意、汇民智的“聚宝箱”。三是贴心做服务,入微做公开。专区配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老花镜、便民药箱等设施设备,免费提供文印服务,方便群众办事,营造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专区还通过政府公报、政策折页、电子显示屏等为群众解读政策文件,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二、融合科技,精准公开更高效。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让信息供给更精准。围绕企业开办、减税降费、社保就业等热点问题,收集汇总各领域政府信息和政策文件,建立智能化政策知识库,方便企业群众查阅使用。根据群众办事需求和查询频度,主动提供政府信息“套餐”。汇总群众咨询的政策、查询的文件、办理的事项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政府制定、解读政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让政策供给更精准。二是利用“云服务”让政务公开更高效。作为政务公开的“服务终端”,专区可以随时连接整个网上政府,群众在专区可以远程向各级行政机关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查找各类政府信息、开展政民互动、进行政策咨询,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联系相关部门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权威解答。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让政策解读更鲜活。除发放政策汇编、政策图解、简明问答等传统宣传资料外,专区还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专用查询机、LED显示屏等播放重要政策动画解读、新闻发布会视频、媒体解读等内容,让政策更加通俗易懂。在具备条件的专区配备智能机器人,在轻松愉悦的人机互动中,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政策咨询服务。

三、融合资源,专区功能更强大。一是融合不同机构资源。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专区主动融合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工商登记、不动产登记等信息资源,发挥信息资源积聚效应,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政府信息,联系协调档案馆、图书馆帮助群众查找。有的专区还邀请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法律咨询和指导。二是融合不同专区资源。探索开展跨区协同作业,努力打通不同专区间资源共享通道。西安市、铜川市、汉中市实现了市际互联互动互通融合,西安市新城区、碑林区、未央区实现了区际政务公开专区业务融合,专区之间可以互相查阅政府信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据省政府办公厅材料整理)



省生态环境厅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制定落实厅机关《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量,努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严格程序,把住“第一关口”。实行执法必审,明确未经法制审核的执法案件,不得作出执法决定。对法制审核的介入时机、送审材料、审核内容和时限进行规范。执法办案机构拟定的执法决定,在专项审批委员会、集体讨论审议小组、厅机关负责人审批前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核。通过审核全程执法案件材料和分析,就执法案件性质类别和风险点提出指导意见。通过互相监督的查、审分离模式,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量,从源头上确保执法决定合法适当。

二是严格审核,实现“全面覆盖”。审核范围上求“全”。除依法当场作出的决定外,将厅机关行政处罚事项、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事项,行政征收征用事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辐射安全许可、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等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法制审核范围,同时将专项及行业执法检查方案纳入法制审核,实现生态环境领域省级执法事项法制审核全覆盖。审核内容上求“细”。区分5大类24项审核内容,围绕是否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条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合法、裁量权运用是否适当、文书是否规范齐备等重点内容开展审核,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充分保障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审核意见上求“准”。《办法》自4月份实施以来,对《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12个环境影响评价类许可案件、《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分公司(陕西)变更辐射安全许可证》等19个辐射类许可案件及其它执法案件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提出法制审核意见4条,均被采纳。审核时间上求“快”。在《办法》规定5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做到即来即审,平均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最大程度提高审核审批效率。

     三是严格制度,提升“监督质量”。同步健全并严格落实法制审核相关制度,提升执法监督质量。健全集体讨论制度,让监督更民主。在专门法制审核基础上,对拟撤销行政处罚决定、涉嫌环境犯罪拟移送司法机关、较大以上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案件,由厅机关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进行集体审议,使审核监督决策更加民主。用好法律顾问制度,让监督更专业。积极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协助厅法制机构人员、公职律师,对复杂疑难执法案件进行专家会审,群策群力、集智攻关,使审核监督意见更加专业。落实裁量基准制度,让监督更准确。规范生态环境执法裁量权行使,对裁量基准进行修订完善,制定新的《陕西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对每一种可裁量处罚决定予以细化量化,使审核监督依据更加准确。

(据省生态环境厅材料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