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省
工作简报
第13期
(总第53期)
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0月8日
工 作 动 态
◎省法院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省妇联“五化协同”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省法院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近年来,省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开展“双进”专项工作,创新构建“三力三高三全”司法保护体系,2021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95件,同比增长41.09%。“华清池”系列商标侵权案、彩虹星球商业诋毁纠纷案入选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国家知识产权考核检查领导小组对我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给予满分评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转发。
一是强化审判主责,切实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高度重视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审理工作,注重通过司法裁判明确法律标准和行为准则,彰显司法公信和权威。审结西电捷通公司诉苹果公司标准必要专利案等前沿科技领域纠纷,助力消解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审结“施耐德”“香奈儿”等商标侵权纠纷,平等保护中外商标权人合法权益;审结西安人的歌、陕北剪纸、“糖猫”等涉著作权纠纷,加强版权和非遗作品保护;审结“妃子笑”菜品、彩虹星球公司抖音短视频带货等涉不正当竞争纠纷,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不断减轻权利人维权负担,加强权利人权利保障,在深圳海洋王专利侵权案中,首次重罚怠于举证方30万元;在杭州安永环保公司与姚蔚然等七被告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中,依法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性、便利性和实效性。开展“4·26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审判年度报告和典型案例,公开宣判知识产权案件,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影响力。
二是深化赋能创新,创新建立高效能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陕西科教大省优势,分别与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知识产权案例研究中心”“外国法查明与司法案例研究基地”“法律人才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搭建院校合作发展平台。省法院会同省知识产权局、省贸促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路中心建立知识产权调解、仲裁优先推荐机制,推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多元化解方式。西安中院与西安仲裁委签订《关于加强诉讼与仲裁对接机制》,上下联动共建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四位一体”大保护格局,不断提升“大保护”效能。针对全省各中院集中受理大量涉KTV系列著作权侵权案件、裁判尺度亟需统一问题,紧急召开座谈会,明确方向、统一标准。系统梳理全省知识产权民事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上诉案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加强对下指导。注重发挥案例作用,建立重点案件备案机制,强化典型案例全程培育,长安大排挡等相关案例收入《中国案例指导》集刊。建成陕西法院数据中心,成立法律文书集约送达中心,上线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及深度应用、语音识别、“法信”智推系统,赋能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三是优化审判能力,全力建设高素质过硬队伍。高标准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净化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深耕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试验田”,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努力打造“一流队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举办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审判业务座谈会,积极参加北京大学“大治论坛”等高端论坛,着力打造对党忠诚的专业化审判队伍。与西北大学、西安仲裁委等共同策划线上分享直播课,邀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家作主题讲座,注重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与传承。全年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审判》等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案例分析十余篇,充分展现陕西法院审判能力和水平。
(据省法院材料整理)
省妇联“五化协同”依法维护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放在社会治理大局中推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开创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新局面。
一、立体化统筹部署工作,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维权联动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妇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推动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两个规划”;推动施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二是坚持省级部门横向联动。建立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5个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与省法院、省检察院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开通人身权益诉讼“绿色通道”。三是坚持五级妇联纵向贯通。完善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发挥好组织、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夯实基层妇联工作基础,定期召开全省妇联系统维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维权维稳工作作为各级妇联“一把手”工程,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二、规范化建设服务阵地,依法维权渠道更加畅通。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做在平时、抓在经常、落到基层。一是建强维权服务中心。建设“六位一体”标准化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省妇联公众号开通“网上维权地图”,可一键接通身边的维权服务专家,为遭受家庭暴力和性侵害的妇女儿童提供无门槛法律援助。二是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建立县(区)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委员会105个,覆盖率99%,司法备案率92%。完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内容、制度、程序,聘任专兼职调解员1500余名,及时为群众调处婚姻家庭纠纷。三是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依托城乡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建立妇女议事会,引导妇女有序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实践,推进移风易俗、男女平等。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对村(社区)妇联干部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维权服务能力。
三、常态化排查风险隐患,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更加有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心系人民群众,主动担当作为。一是建立领导包抓联系机制。加强对涉妇女儿童敏感信息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引导,省妇联主要领导坚持第一时间参与舆情研判和处置。省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和厅级干部分别包抓联系2个市(区),加强对基层妇联维权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二是开展全面排查。把排查发现报告婚姻家庭纠纷、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违法犯罪线索作为基层妇联经常性工作。实行“双周”定期排查“零报告”制度。开展专项行动,在全省开展全面走访、逐户排查,为47.4万名特殊困难妇女儿童和4.2万户家庭建立“一户一档”台账,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向同级党委和公安、检察等部门报告风险隐患499件。三是大力推行“一格一姐”。将妇女儿童权益排查发现报告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吸纳女性村民小组长、楼栋长、志愿者、网格员等担任村(社区)妇联执委,推荐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担任网格员,力争在所有基层“网格”中至少配备一名妇联工作力量。
四、多元化开展关爱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妇女儿童维权“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维权服务精心。加强信访窗口和12338热线管理,坚持厅级、处级领导接访制度,坚持在来访接待中发现报告违法犯罪线索、在法律援助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心理咨询中疏解情绪。将精准化普法宣传融入维权服务全过程,讲透法律政策和办事流程,引导来访者正确认识、理性对待遭遇的现实困难,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帮扶救助暖心。实施“特困妇女儿童紧急救助”项目,为遭受突发紧急困难、侵权、重大意外伤害的妇女儿童提供一次性资金救助,帮助符合条件的对象申请司法救助。协调公安、民政、卫健、教育、人社、残联等部门落实救助、庇护等保障政策,协助解决低保、就医、就学、就业、残疾证申领等问题。三是回访关爱贴心。坚持定期回访,开展多维度帮扶,根据需要为其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支持、家庭教育等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五、清单化督促考评整改,推动依法履职尽责。以平安陕西建设考评为抓手,紧抓市域社会治理契机,督促公安、法院、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督促基层妇联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一是明确责任清单。增加“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考评分值,细化具体指标,对关键指标明确量化要求。二是反馈存在问题。及时向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区)妇联反馈扣分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时间表”“任务书”,持续推动问题解决。三是抓好督导调研。不定期对基层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就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儿童防性侵、家暴告诫制度、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和解决方案,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提供参考。
(据省妇联材料整理)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