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16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12月9日以来
全省累计本土确诊342例
24日0-24时
西安市新增本土确诊75例
12月24日0-24时,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8例(西安市75例、延安市2例、咸阳市1例)。
自12月9日以来,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42例(西安市330例、延安市7例、咸阳市5例),目前全部收治在西安市胸科医院,其中,重型4人,普通型134人,轻型204人;60岁以上40人、最大年龄90岁,18岁以下27人、最小年龄1岁。不仅有孩子、老人,还有孕妇。目前,在院患者总体病情平稳。
12月25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36场),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2021年12月24日0时-24时,西安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5例,均已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12月9日0时-24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30例,其中,雁塔区126例、高新区36例、碑林区35例、长安区29例、西咸新区26例、未央区20例、灞桥区19例、莲湖区15例、鄠邑区14例、新城区6例、国际港务区3例、临潼区1例。
西安划定封控区235个
封控13.95万人
11.2万人防控网格员
严防疫情向农村外溢
陕西的社区防控区域划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科学实施社区疫情防控措施,由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大小,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
截至12月24日,西安市全市共划定封控区235个,封控13.95万人。咸阳市划定封控区7个。延安市累计封控小区、场所16个。
目前,全省农村地区已建隔离场所1383个,村级疫情防控服务点23079个,疫情防控网格员11.2万人。
“双节”将至,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将陆续返乡,农村地区存在疫情传播风险隐患,当前重点是全力以赴防止疫情向农村外溢和蔓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夯实工作责任,从严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提升救治能力
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我省每日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做到了“日报告、零报告”,特别是目前最高峰的12月22日,当日86名人员全部得到了精准诊断和有效救治。
提前与西安市一起摸清后备定点医院底数,做好腾空启用的准备,并于12月20日腾空西安市胸科医院,暂停其全部诊疗服务,协调省结核病防治院、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等接收西安市胸科医院各类患者119人,分流或办理出院患者795人,持续满足了患者的救治需求。
经综合评估,决定将西安市第八医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整体转运,按照“先重症后轻症、本土与境外分开、轻症与重症分开”要求,不断完善整体转运方案,于12月22日晚将重症患者转入西安市胸科医院,并在23日一天时间内将西安市第八医院的96例本土病例、41例境外输入病例全部转入西安市胸科医院,整体转运工作平稳有序。目前,西安市胸科医院开设有新冠肺炎重症病区2个、普通病区7个,本土与入境确诊病例实行了分楼救治,本土重症病例与其他病例实行分病区救治。
为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精准救治,西安市胸科医院设立重症病区、普通病区等,实施“分级分区”管理。邀请国家、省级专家团队现场指导培训,提升医院院感防控能力和救治水平。采取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等方式,科学施治、高效救治。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开通5部核酸筛查咨询电话
西安市新增中风险地区4个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陕西工作组的指导下,自12月25日12时起,西安市启动了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截至25日16时,本轮核酸检测已累计采样527.5万人。
针对全市进入封控状态的实际,引导群众分时、分楼栋错峰配合核酸采样,避免人群聚集和采样资源闲置。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突出人文关怀,以党员为骨干成立红色小分队上门采样,为群众提供便利,确保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为更好开展核酸筛查工作,西安市开通核酸筛查咨询电话,电话号码为:86781932、86781933、86781934、86781935、86781936。
按照相关规定,自2021年12月25日起,西安市新增中风险地区4个:
1.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城南锦绣小区B座
2.雁塔区杜城街道融创珑府5号楼
3.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八府庄小区9号楼
4.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尚朴路10号家属院5号楼
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15个,除已公布的高、中风险地区外,全市其他区域仍为低风险地区。
近期,气温骤降,请广大市民朋友在2天1次的外出采购生活物资以及核酸采样时,注意防寒保暖。同时,做好日常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鼻涕、眼部结膜炎、肌肉酸痛、味觉改变、嗅觉改变、腹泻等症状,不要自行服用药品,主动报告社区,自觉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近就便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诊。
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筛查?
因为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
鉴于目前“德尔塔”病毒变异株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等特点,只有通过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才可以迅速发现潜在病例,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筛查呢?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而采样只是一个时间点,如果采样时不排毒或者当时病毒浓度不够,低于检测限,就可能检测不到,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早期排毒水平并不高,体内病毒浓度很低。二是采样时咽拭子采集的深度、部位和咽拭子与黏膜接触的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果采样的手法不规范,未能采集到合适的部位,可能造成漏检 。
再加上西安市庞大人口基数,如果仅开展少数几轮核酸检测往往很难筛查出全部感染者。因此,开展多轮规模性核酸检测对于尽早发现新冠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实施精准防控,是十分必要的。
特殊困难群体和滞留人员
有何服务举措?
疫情发生以来,按照西安市疫情防控的总体安排,各级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负责做好社会面兜底救助。
一是在街头流浪人员的救助方面。当前街面上有少量流浪人员,各级救助机构会同属地区县、街道,加大救助站站内救助和站外救助,同时,就近安排核酸检测。此外,协助属地区县做好临时滞留西安市的外来人员救助帮扶工作,对疫情期间,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滞留西安市的人员,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市和区县救助机构将及时提供饮食、御寒衣物等帮助。当前,西安出现降温降雪天气,市、区县民政救助机构,镇街将加大重点区域的巡查,给予这类群体及时救助。疫情发生起,截至24日18时,全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187人次,发放棉被108床,棉服122套,食品234余份,口罩514包。
二是在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方面。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相继印发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以及“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进行了安排。组织开展困难群体摸排,对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优化简化办理手续,及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情况紧急的,实行先救助、后补办手续。组织社区(村)、社会组织、老年协会、儿童福利组织加强对“一老一小”困难群体进行探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加强涉疫急难社会救助,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困难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西安市的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问题发生地的镇街直接实施救助。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94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46.36万元。
12月24日西安市
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
根据疾控等部门流调情况,现将12月24日0时-24时西安市新增的75例确诊病例的公共场所活动轨迹公布如下:(说明:其他未公布活动轨迹的新增确诊病例,属于流调研判后,在可能传染期内无公共场所活动轨迹,或近期该病例已纳入管控隔离,与普通市民无轨迹交叉可能。)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陕西司法手机版
立法民之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2号楼
邮编:710043 投稿邮箱:sxsfnews@163.com
联系电话:政务公开电话 029-87293860 网站运维电话 029-87293279